首页

李开复:21世纪是孩子自主选择的世纪(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我的父母对我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培养也很早、很及时。记得5岁的时候,我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太简单了,于是就主动跟父母说:“我想跳级读小学。”父母建议我还是按部就班地读书,等到有足够的能力时再去读小学。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大胆地提出:“让我尝试一下好吗?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他们爽快地把决策权交给了我:“考上了就让你读。”于是我努力读书,最后以高分考进了私立小学。

事过30多年,当时母亲带我去看“放榜”时,看到“李开复”三字排在榜首的那份兴奋,今天想来依然历历在目。父母给了我这样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这也为我日后的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也是对她俩说,尽力学3个月,3个月后,她们可以决定要不要再学。结果,3个月后,她们对音乐都没了兴趣,一个对画画有了兴趣,一个对戏剧有了兴趣。于是,我鼓励她们朝她们感兴趣的方向发展,结果,她们在各自的兴趣方面都发展得很不错。

画家、作家刘墉曾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养成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这就说明,凡事都包办代替的家长反而会害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反而会成就他们。

记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别做哪些事呢?

李开复: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

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者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其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生活上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除了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最直路,孩子只有服从;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

采访感言

李开复老师是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IT精英,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对中西文化的优劣都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他见多识广、学贯中西;他引领潮流,正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着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因为拥有这么多外人无法企及的经历和阅历,所以对于中国家长怎么站在时代的前沿指导、帮助孩子,对于中国学生怎么成才、怎么与国际接轨、怎么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他的观点、见解总是领先一步、高人一筹,让人不能不佩服。

李开复老师是一个开拓进取的人,也是一个不排斥“中庸”的人。他从不鼓励家长、孩子说过激的话,做过激的事。他鼓励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但是,他并不鼓励学生盲目退学,盲目地与家长、老师、社会对着干。他希望家长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但他并不主张家长由此推脱责任,撒手不管孩子。所以,家长和孩子都认可他,信任他。他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两代人沟通、谅解、融合的桥梁。人们读他的书,听他的演讲,追随他作榜样,会眼前一亮,深受启发,受益无穷。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