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龙璋和她的老伴蔡发祥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2016年6月,女儿格桑梅朵带着八十八岁的父亲蔡发祥和八十二岁的母亲古龙璋,回到了久别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木坡乡。

满头银发的古龙璋,离开这里已经六十多年了。但她一直记着这里的山寨,这里的山寨当然也记得她。是的,她曾经是这里的贵族人家的小姐,是方圆百里闻名的美女。即使今天,她仍然是颇有风度的老人。据说,直到今天,这里有的女孩还希望取名古龙璋,希望像古龙璋那么漂亮,而藏族人取名相同的很多。至于这里的藏族人为什么会有姓氏,据说那是乾隆爷当年征服大小金川时赐予的官位,具体也不可考了。

古龙璋老太太他们此番前来朝祖,是觉得年岁已高,再来就不容易了。他们住在昔日的用人杨妹儿家,她今年也八十六岁了。她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古龙璋老太太这次回来,小金县也很给面子,上一次回来,县委书记、县政协还出面接待了他们一行。

古龙璋对自己的母亲很敬重,认为这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女人,在古龙璋很小的时候,就让她念书。那时候没有学校,几个大户人家就从外面请来先生,在家族的后花园里办起私塾,女孩子也要念书的,而且学的是汉文。当地的规矩是,男孩子要读书,但学的是藏文,因为男孩子长大要当家,或者是去当喇嘛,那都是要懂藏文的。母亲有见识,不但让女儿念书,等到她十四岁时,即1950年四川省解放后,母亲看到共产党的大势,就让女儿走出大山,认为守在这山沟里没出息。

1954年,古龙璋来到四川省阿坝州民族干部学校学习。只学了半年,学校很欣赏这位年少的藏族女干部,便将她留校。当时的民族干部很少,党和政府希望有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年能够参加到革命工作中来,年轻的藏族女干部很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古龙璋在这里工作了五年。此后,这些民族干部被分配到各条战线,成为工作中的骨干。1959年,古龙璋响应党的号召,去往地质队工作。这一选择,决定了她此后的人生命运。因为,后来她遇上一个名叫蔡发祥的男人。

蔡发祥是四川省郫县友爱乡人,家境不错,20世纪40年代后期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当时的郫县还给考上大学的学子每年十担稻米,学校还有一份奖学金。但当时正逢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之时,蔡发祥受到中共地下党的感染,成为共产党的外围人士,经常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活动,到省政府去静坐、游行。

后来,蔡发祥大学毕业,回到郫县,也算是个老革命了,政治觉悟很高,组织当地的老百姓开会,迎接解放军进城。四川解放后,还屡次出现土匪叛乱,土匪出十担米要蔡发祥的脑袋。可等到土地改革,按照当时的政策,家有二十亩地以上、有雇工三年以上者,即划为地主。蔡家只有十七亩地,雇工只有一年,但执行政策偏激,也被划为地主了。蔡发祥到何家乡小学当了个校长,又到银行工作了一阵。正逢四川省委开设培训班,蔡发祥到那里接受培训,改造思想,觉悟更为提高。本来是要分配到101钢铁公司去做计划工作,但是,蔡发祥觉得,既然党号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做计划工作不够艰苦,就主动报名去了刚刚组建不久的地质队。在这里,地主家庭出身的蔡发祥遇到了贵族家庭出身的古龙璋,1963年,他们结为了夫妻。

1966年,四川省这支地质考察队整建制开赴西藏,大队部驻扎在西藏波密县,当时的波密县属于昌都地区,地质队的考察范围也是昌都地区。而正是此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蔡发祥曾经很想成为一名地质专家,他又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老牌大学生,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书籍。

蔡发祥后来回忆起来说,他从事地质工作,比较辉煌的事情有两桩:一是他从四川松潘的岩石结构和物相分析,发现、设计了虎牙铁矿,并且全程的总结都是由他亲手完成的。二是在考察昌都玉龙铜矿时,有斑点岩和斜嵌岩两种观点,蔡发祥坚持认为,玉龙铜矿就是斑点岩,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然而,这些地质上的成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西藏地方更希望地质考察部门去发现对当地有现实需求的煤矿和能够产生资金价值的金矿。“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刮到了高原,也刮进了地质界,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内地比地方还要猛烈。例如,他们地质队里有一个人在家中的木板墙上钉铁钉,正好钉到隔壁人家贴在木板墙上的毛主席头像上,被当成反革命分子批斗了三年。在地质部门,痛批只专不红,当然并不希望蔡发祥成为什么地质专家了。蔡发祥一气之下,把他满架子的专业书,一折就卖了,拿回了八九十元钱,那时候的八九十元钱也是很大数目,可以想见卖了多少书啊!

进入地质考察队的古龙璋一直是工作积极分子,跟男人一样干重活,不惜命,二百斤的麻袋扛起就走。她一心想的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每次讨论,都会涉及她的家庭出身问题,甚至还有人打小报告,说她解放前在家是打双枪的,是“双枪老太婆”。古龙璋申请入党三十多年,最后在1981年入了党。

古龙璋不但是工作上的积极分子,在相夫持家上也是一把好手。用蔡发祥的话说,“我从1963年开始,就没得工资了,全部交给老婆了。”有多少钱,他不知道,花多少钱、花什么钱,他一概不问,他甚至连数钱都不太会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古龙璋艰难地操持着这个家,想着这三个孩子不能饿着、不能冻着、不能苦着,吃什么、穿什么,全部都要她来操心。同事们没有谁不羡慕蔡发祥怎么这么好的福气,有这么漂亮的老婆,还这么能干,这么能吃苦,这么能持家!

我与蔡发祥和古龙璋的三个子女都是好朋友。在我看来,蔡大爷真正的福气更在于他的晚年。他们退休之后,听从了儿女们的一片孝心,从四川搬到广州,在番禺区最负盛名的祈福园养老社区给他们买了房子。那里的气候非常宜人,环境也非常舒适。

2013年,他们的女儿卓玛正在拉萨,给我们西藏牦牛博物馆当志愿者,八十五岁的蔡大爷摔了一跤,问题比较严重,多种并发症出现,如果不是古龙璋和子女们的悉心照料,哪能像今天这么好啊。现在蔡大爷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也很愿意与人交流,他说起话,仍然底气十足,还是那一口四川话,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唱上一段呢。不过,年岁大了,他还真是感谢这老伴儿,古龙璋照顾他那么细心,一会儿提醒他该喝水了,一会儿提醒他该锻炼了。我参加过他们家人的聚会,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聚会上,他的三个孩子都能喝点酒,上来点儿酒劲儿,孩子们都说,我们都是藏族人啊,蔡大爷,你这个汉人有啥子意见没得?蔡大爷连连说,是哦是哦,我没得意见,没得意见……



[桑旦拉卓读后感]

古龙璋奶奶是我见过的最有气质的奶奶,蔡发祥老人这辈子是真有福气。蔡发祥老人身子很硬朗,而且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唱两句,老太太便会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两位老人养育出了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不仅在个人工作、生活上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很孝顺,百善孝为先,三个孩子绝对没有辜负老人当年对他们的照顾、关爱。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非常温馨,这样的幸福是老人们在年轻时候用勤劳的双手、慈善的心灵、坚韧不拔的精神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