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如果只关心目前所拥有的顾客,顶多是维持现状,但多半的情况是顾客厌腻了,维持在缩小平衡(需求减少,供给也跟着减少,以保持平衡)。
重要的是,对于从未光临超市的顾客,也要提供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机会。在超市中,7-ELEVEN会最先开始销售便当、御饭团,着眼的不仅是满足目前的顾客,也是为了开拓在店外未曾光临的众多顾客。
新的需求不在店内,而在店外。OFC的一个重责大任,就是如何让老板的视野拓展向外。这是家靠近湖、面向主要干道的分店,盛夏时节正是业绩高峰期,是个典型的观光胜地。但是,因为露营风潮的衰退,加上沿路竞争的店家增加,即使是高峰期的业绩依旧低迷。但是老板受限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认为“我们这家店是靠旅游旺季来赚钱的”,无法将眼光从目前的观光客市场转移,也就难以萌生进行新企划的想法。
为了改变现状,负责的OFC试着如此切入——
“为了让附近的客人光顾,我们要不要在待客上下点工夫?如果附近的客人光顾,一整年的业绩会更稳定。”
但老板不太感兴趣。于是OFC首先提议,在夏天的高峰期举办大热狗的促销活动。老板却说“夏天已经够忙的了”,予以拒绝。但在不断的提议下,工读生、兼职人员很感兴趣,最终顺利举办了。在大家努力叫卖下,活动非常成功。对于全国前几名的佳绩,老板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老板深知挑战新企划的重要性,于是着手吸引当地的顾客。有时他会带着传单,挨家挨户打招呼。之后,当地的常客增加,分店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巷口商学院(36)
当另一家店的经营上了轨道,OFC要使老板的视野拓展向外。
开店刚进入第二个年头的这家店,业绩与前年相比,成长了120%,非常亮眼。但在OFC看来,只做到基本该做的事,还没凸显出迎合地区客源的特色。刚从父母手中接下分店的年轻老板,只重视店里的事,还没有注意到分店周围的环境、地区特有的需求。
再这么下去,即使目前状况好,这家店也很可能无法因应环境的变化。
就在某天,OFC邀了老板,在分店四周几分钟的路程范围绕一绕。当地出生的老板本以为自己很熟悉当地的事,这才发现自己忽视了镇上的变化,像空地上盖满了房子、大楼等。
过去开车时也没注意到饲养宠物的人也为数不少。他也察觉当地的高龄人口也很多,却不太来光顾。虽然只走了一小段路,但对于被工作所追赶的老板而言,却是获益匪浅。
之后的那周起,老板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以因应、配合当地的需求。他特别着力于争取过去父辈在经营小型超市时经常光顾的高龄顾客。他想,高龄者重质不重量,所以开始试卖价钱偏高、使用严选素材的精致御饭团。而在充实和菓子、米菓、煎饼的种类上,他也很用心。另外也新设宠物区,开始宅配又大又重的宠物砂等。
就这样,除了过去的年轻顾客,高龄者也成为分店的主要客群,深耕地区的分店形态于是确立。
不要一开始就将答案完全讲明,要让对方的视野向外拓展,具备与过去不同的观点,然后再照他自己的意思,开始新的做法。OFC就是要创造这样的契机。这也是驱策人的方法之一。
巷口商学院(37)
28.难以正面突破,就间接逼近
我想,老板当中,也有些人对总公司的看法有所质疑。也有些人被自己过去的经验所束缚,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但是,如果话无法传达出去,不是就此放弃,要去了解对方之所以那么想的缘由。接着,探究什么样的情报会使对方感到有价值,并且试着提供解决方案。对方受到刺激,就会开启对话的机会。
最近市面上有许多关于谈话的书籍,但即使再擅长说话,说得天花乱坠,“空谈”最终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的,有很多年轻人,是以自己所掌握的情报,提升业绩的。
沟通的能力是从自己掌握情报开始的,而非经验的多寡所能左右的。
直截了当的说明,对方却无法听进去的话,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先避开生意的话题,从别的事物取得对方的信赖,再说出原本想说的话。
秋元先生的上司,在第一阶段也有出场的杉并地区的金子裕司地区经理,在他到任时,礼貌性地拜访了一家店,目睹了奇特的景象。在可以停放五辆汽车的停车场里,竟然停了大约三十辆脚踏车。那不是客人的,而是随意放置的脚踏车。
他询问了负责的OFC,OFC无奈地表示:“这家店离车站很近,上下车的乘客一天就有五万人左右,所以要处理随意停放的脚踏车是不可能的。”其实是因为这与生意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他不太关心吧!
有一天,金子先生问了老板。老板明白地表示自己的心声:“我很骄傲拥有属于自己的店,但在店前任意停放的脚踏车,真的让我很伤脑筋。”虽然这确实与本业没有直接的关连,但金子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处理脚踏车停放的问题。
巷口商学院(38)
首先,他询问了总公司的建筑设备本部,要了“禁止停放脚踏车”的看板,表明了要处理脚踏随意停放的态度。
接着他想“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