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燃导火线(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




他提出了这些建议,甚至说对仆役以及左右亲近之人也要视为大敌,应当对他们小心注意。

龚自珍早就意识到林则徐这次的广东之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比林则徐小七岁,官职级别也相差很大,但他作为结社的同人,对林则徐这次独自去广东感到担心,他想为林则徐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因为,林则徐这次是到一个陌生的,而且是臭名昭著的坏地方去赴任。

龚自珍表达了这样的意图:如果林则徐愿意,我可以陪你去广东,希望尽力为你效劳.

他当时是礼部的主事,在中央机构中是个“处长级”的干部,官位不过是六品。实际上他不久就丢弃了这个官职,而当时他大概就有了随时弃官的想法。

当时的高级官吏在自己的身边都有一群私人秘书,这些人被称作幕僚或幕客。据说,实际的行政工作并不是由衙门里的下级官吏来办,而是由这些幕客主持。因为是私人秘书,所以既不要科举考试的学历,也不要办理政府委任的手续。只要林则徐愿意,象龚自珍这样杰出的人才随时都可以加入他的幕僚,而且当时是文牍政治的时代,龚自珍写的那一手好文章一定会起很大的作用。

林则徐在京滞留期间,因为繁忙而未能答复龚自珍。

十一月二十三日,林则徐焚香九拜,启开严封的关防大印,终于向广东迈出了长达两个月的旅行的第一步。

他在这次的旅途中给龚自珍写了复信。信中说:“阁下有南游之意,弟非敢阻止旌旗之南,而事势有难言者,曾嘱敝本家帖瞻主政,代述一切,……”

意思说,关于你要来广东的事,并不是我想阻止你,只是事势有难言的微妙之处,因此托人代为说明。……

这些话是有含意的。

林则徐也是写文章的能手。对事势的微妙,不会不能用文章来表达的。上述答复的意思,恐怕应作这样的理解:

用书面不好说,因为书面也许会留存下来作为记录。因此,他想用以后不会留下来作为证据的办法——即口头来转达。

那么,林则徐究竟向龚自珍说明了什么呢?现在只能进行推测了。

我是这样推想的。

林则徐虽然获得了紫禁城赐骑、接连八天召见和皇帝亲自任命为钦差人臣等等空前的荣誉,但他并没有冲昏了头脑,深知前途多艰。从北京的气氛中,他大概已经觉察到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等这些在京的大官儿对严禁鸦片的冷淡态度。

金安清的《林文忠公传》中谈到林则徐在拜命为钦差大臣时说:“中外柄臣,有忌阻之者。”

柄臣就是拥有权柄的所谓的权臣。这里大概是指宫中的军机大臣和外面的直隶总督。林则徐不会不意识到这些的。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权臣在内,大将不得立功于外。”在外立了大功,皇帝身边的权臣就会嫉妒,向皇帝进谗言。宋朝因有权臣秦桧,岳飞的军功遂成泡影,这恐怕就是很好的例子。

林则徐的脑子里肯定会掠过这些想法。

另外,即将前去的广州,那里的官员大多利用默许走私鸦片等办法而肥私囊,主张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有受孤立的危险。

对手英国的武器精巧、兵船坚固,这是中国不能匹敌的。林则徐不是井底之蛙,他对这点是深有了解的。早在六年前,他正好作为江苏巡抚赴苏州上任时,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就曾闯进江苏省境内的上海港。那虽是一只商船,但江南水师的高级将领们经常谈到其装备的精良。

敌人是强大的。

而且林则徐早就预想到广东的形势一旦紧迫,英国就有可能出兵。后来他在左迁途中给友人的信里说,他当时已经预想到这一点,并告诉了皇帝。

林则徐虽得到皇帝的信任,但皇帝是个无定性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改变主意,打退堂鼓。失败比成功的可能性要大。

林则徐临出发时,曾对侍郎沈鼎甫说:“死生有命,成败在天。”说后相顾流泪。

看来他早就预感到失败。正因为如此,他不愿因这次的任务而把朋友卷进去,或许他已考虑到要保存那些在自己失败后能接着干的人物。

但是,这一切等于是表明他对皇帝的不信任,因此不能写成文字。所以他特意指派自己信赖的亲戚,让他说明“难言者”。

我想我上面的推测是不会有多大差错的。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