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从“东方会议”到“济南惨案”(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身子颀长、鼻梁笔直、仪表堂堂、时时把头皮剃得花生米一般光亮的蒋介石,因从小跟着守寡的母亲在旁人冷眼中长大,养成了吃苦、奋进的好性格和狡诈、褊狭的坏习惯,随着后来在日本军校、上海洋场、军阀部队和国民党党棍中间摸爬滚打,这性格的两面都发展到了极端。

他以极聪明的头脑、极敏锐的目光、极超凡的手段,怀着绝对个人主义的目的,在同样绝对个人主义的新老军阀、新老党棍、大小无赖中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把一个个敌手先后打倒,终于由一个土头土脑的乡里娃登上极权的宝座。

家乡的老和尚早就给他算过八字,说他是帝王之命。

但他仍常有不顺心之时,令其烦躁不已。回想起“定都”历程,他就黯然神伤。

原来,他曾想过把武汉政府迁往南昌,以便于牢牢控制。他表面的理由是,武汉的共产党势力太强大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们皆被“赤化”。

无奈此计不成,只得铤而走险,走“另立”之路。

但“正统”的旗号是必须要的。孔子早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

如此他便想到了南京。

其实蒋介石对南京忌讳得很,认为南京乃有名的“短命之都”。东吴、东晋、宋、陈、南唐王朝,谁不是短命鬼?再算上明初、太平天国和孙中山,更让人不寒而栗。但既要标榜“正统”,凸显出武汉国民党政府的“非法”,只能高高举起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旗帜,倡导三民主义,以定都南京来表明彻底继承了先总理之遗志。

至于三民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他脑子里还茫然得很。他感兴趣的只是政权。他已经立下雄心壮志,要结束自辛亥革命以来的分裂局面,将国家统一于蒋氏之手。至于孙中山提出的什么“民权”,去他一边吧。

8时50分,一身总司令制服装束的蒋介石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地来到定都大典会场旁边的贵宾室。

“恭喜阁下担当大任!”刚一进门,他就主动把手伸向个儿比自己矮了许多的胡汉民。后者胸佩绢花,神采飞扬,正接受四面八方的祝贺。

蒋介石虽一手策划了南京国民政府,其主席头衔却由胡汉民顶着,还有那仅由五名合法的国民党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也由胡汉民出任。这样他就不用担上“新军阀”的恶名了。

蒋介石一进入会场,立即成了众人簇拥的中心。年龄和资历都比他老了许多的胡汉民生就一副铜锣背,往他面前一站就像行鞠躬礼。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也把蒋介石团团围住,如众星捧月。

“德邻兄,你好,劳苦功高。”蒋介石的眼睛滴溜溜转动,落到刚才去了洗手间的矮个儿李宗仁身上,并大步走过去,双手紧握住李的手腕,“此次北伐和建都,桂军出力最大,德邻兄是党国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岂敢岂敢,全凭总司令指挥有方。”表情憨厚、不善言辞、语音中广西方言味道甚浓的李宗仁,用谦虚口吻说,“其他同志也出力不少。”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