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 神秘的木牌(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3. 瓦桥关辽将出降

从益津关向北行,水道越来越窄,大船难以行走,周军水师勉强向前行进了数十里,难以继续行进。柴荣命兵士舍舟登陆,于村野中驻扎。当时大军还在后面没有跟上来,随驾的御林军不足五百人,周围地带常有契丹的骑兵出没。

赵匡胤得知柴荣孤军上岸,大吃一惊,急忙率领三千骑兵,弃舟登岸,风驰电掣赶去护驾。

在四周游弋的契丹骑兵,见前面旷野之上突然出现一座营盘,营盘内,黄旗飘荡,旗罗伞扇簇拥,知道是大周皇帝到了。他们躲在树林里窥视了好长时间,没有发现其他周兵,契丹骑兵便试探性地向周营逼近,欲劫持大周皇帝,立下不世之功。

正在契丹骑兵渐渐向柴荣的营帐靠拢的时候,南边突然传来清脆的马蹄声,转眼间,烟尘四起,喊声雷动,大队周军铁骑旋风般冲了过来。当先一员大将,骑一匹枣红马,持一根蟠龙棍,金盔金甲,威风凛凛,老远就大声喊道:“赵匡胤在此,有不怕死的放马过来。”

契丹骑兵见周军大队人马赶到,知道最佳的进攻机会已经丧失,纷纷勒转马头,做了缩头乌龟,溜之大吉。

赵匡胤与柴荣合兵一处,等待大军到齐之后,杀奔瓦桥关。

瓦桥关总兵姚内斌,得知周兵犯境,率领数千兵马出关迎敌。无奈周兵气势正盛,刚一交战,阵势便被周兵冲溃,草草收兵,败回关中,紧闭关门,坚守不出。赵匡胤率兵攻打了一日一夜,因关隘险峻,易守难攻,不曾得手。

次日,韩通率陆军赶到,告诉赵匡胤,莫州史刘楚信、瀛洲刺史高彦晖都已经投降。赵匡胤听罢大喜,亲自驱马来到瓦桥关下,喊姚内斌答话。姚内斌站在关上,问有何事。赵匡胤大声喊道:

“姚总兵听着,大周天兵北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瀛洲、莫州,以及宁州、益津关的将领闻风丧胆,他们畏惧天朝的威严,感念天朝的恩德,都投降了天朝。唯独有你,困守瓦桥关,负隅顽抗,你这是以卵击石,必定要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瓦桥关原本就是中原的版图,你也是中原人,以前为形势所逼,被卖国贼所葬送,不得已屈从于辽邦,算是事出无奈,不能责怪你。如今,王师已到,怎么还不迎接王师呢?难道你真的甘心侍胡虏吗?并不是我拿不下瓦桥关,念在关内的百姓都是无辜的,如果因为你的一念之差,害了全城百姓成为牺牲品,你于心何忍?千秋罪名,你担当得起吗?识时务者为俊杰,劝你还是投降吧!”

姚内斌见赵匡胤说得有理,犹豫了半天,冲着城下的赵匡胤说等他考虑一下,明天再作答复。说罢,自行下城去了。

赵匡胤冲着关上也丢了一句话,以明日午时为限,到时不投降,就下令攻关。说罢,收兵回营。

赵匡胤刚刚收兵回营,恰巧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禁军赶到,赵匡胤知道皇上驾到,连忙同韩通一起出营接驾。

柴荣入营,巡视、慰问各营将士,将士们欢声雷动,气势更盛。晚上,柴荣就宿在军营之中。

次日,瓦桥关守将姚内斌牵羊挑银,亲自来到周军营前,递交降表请求投降。

赵匡胤大喜,立即引见世宗。姚内斌向柴荣行了三跪九叩的面君之礼,口称辱国罪臣迎驾来迟,请求格外开恩。

柴荣非常高兴,夸赞他深明大义,归顺王师,当即授封他为汝州刺史。

姚内斌叩头谢恩,接着引领周朝君臣进入瓦桥关。

柴荣进入瓦桥关后,晓谕全营将士,严禁劫掠扰民,出安民告示,瓦桥关城内秩序井然,百姓各守其业,就像没有发生易生大事似的。

4. 张永德拂了圣意

柴荣率领周军进入瓦桥关,大宴群臣。酒席间,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此次北伐,从汴梁出发,兵不血刃,所向披靡,连下辽国三关三州十七县,仅用了四十二天的时间,这是三军用命的结果。他将众将士大大地褒奖一番。接着宣布,在瓦桥关休兵三日,然后兵发幽州,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

柴荣的激情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以韩通为首的一群战将表示出极大的热情。

有一些人认为这样太过冒进,应该稳扎稳打,先巩固新收复的地盘,不要急于进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数是将想法埋藏在心里,并没有表露出来。原因很简单,这种想法与柴荣的想法相左,说出来怕触了霉头。有一个人却不是这样想,站起来冲着柴荣说:“周军此次北伐,所向披靡,兵不血刃,很顺利地征服燕南各州。这是因为陛下的威德远扬,才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辽主得知丧失了燕南,一定会调集精兵强将扼守幽州。加之幽州地势险要,地理复杂,要谨慎从事,不可贸然轻进。”

说这段话的人是张永德,此时他已是殿前都点检、大周禁军首席统帅,又是顾命大臣。

柴荣听了张永德的发言,心中有些不高兴,考虑到今天是庆功宴,他还是将不高兴强压在心里,没有表露出来,更没?反驳张永德,只是默然无语。群臣从他瞬间数变的脸色中,多少还是看出了一点门道,皇上对张永德的话并不感冒,张永德触了霉头。

罢宴之后,柴荣召见李重进,有些不高兴地说:“朕屡次御驾亲征,志在扫平北辽,完成统一中原、收复南北的宏愿。现已攻克了瓦桥关,燕南各州为我所有,为何有人在这个时候却心存退志,难道叫朕半途而废,就此罢手吗?”

“陛下有何打算?”李重进试探地问。

柴荣不假思索地说:“朕命你率兵万人,明天出发,继续北伐,朕率大军随后跟进,不捣平辽都,绝不收兵。你要努力向前,奋勇杀敌,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

李重进虽然心里不赞成,但看到柴荣态度坚决,只好诺诺连声,领命而退。

柴荣又命令散骑指挥使孙行友领兵五千,前去攻打易州。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