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动态》的创办(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这点得向你学习!”

“我看我们都得向小平同志学习。”

胡耀邦激动地说:“他们那么起劲地整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还是那么乐观,还是那么信心十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很快小平同志就会官复原职,官复原职呀!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小平同志复出这件事,本身就标志着那一套的破产。你看吧,全党全国都会震动的。”接着,他向这位中年理论工作者讲述了他最近这次见到邓小平时的情形。可以看得出来,他是把自己今后的政治命运同那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信心,是政治家的支柱。

看上去,胡耀邦整日开会、出题目、让别人写文章,好像他已钻进理论圈子里了,实际上他和许多中央的老人们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着华国锋的一言一行。他对理论动态组的人员讲:“我们要把《理论动态》作为反击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一块阵地。要把这项工作提高到扭转乾坤的高度来认识,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做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前卫战士和思想勇士。你们有这个信心吗?”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真正理解他的根本用意。①

《短暂的春秋》的“出版前言”中说,这本书是“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的,但“用艺术的语言和文学塑造的笔锋”写的纪实文学。看来,以上一大段文字的依据可能就是我写的《耀邦同志与〈理论动态〉》那篇短文。这篇短文发表于1989年5月11日的《人民日报》。关于那个会议,文中讲了这么一句:“在1977年6月4日,他召集我们几个人开会,具体研究创办《理论动态》。以后,他组建了一个人数很少的‘理论动态组’,在他直接指导下办刊。”这篇短文还讲道:“耀邦同志充分意识到办这个刊物的重要意义和艰巨性。他不止一次地对理论动态组同志讲,要把自己的工作提高到扭转乾坤的高度来认识,要明确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理论工作的历史使命。他鼓励大家,要做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前卫战士和思想勇士。”以上这些,恐怕就是作为纪实文学的《短暂的春秋》中那一大段的史料依据。作者竟能据此编出那么一大段有声有色的文字!什么叫“纪实”,这确是一个疑问。

过了两天,即6月6日上午,在胡耀邦办公处,开了具体筹办《理论动态》的第一次会议,参加者共5人,我们4个人加陈维仁。胡耀邦讲了他对《理论动态》这个刊物的具体设想。他说,内容宁可少一些,一期一篇,最多两篇,要及时,给人们头脑里装一个问题,不要装几个问题。一般一期就是一篇东西。我们只搞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可牵涉一点,带理论性的政策问题牵涉一点。两天到三天一次,如果一个礼拜两期,四个礼拜就是9期,一个月9到13期,不要多于13期,不要少于9期。他以大部分时间讲了他想到的11个选题(有的是讲思路)。他对我们提出,要经常出题目,经常想,有的请人写,有的自己写。他说,我亲自审阅,搞两个月你们自己就可以搞了。搞这东西并不难。两个月后我看到什么东西,再批给你们。他要求我们在6月15日前搞好几篇稿。他提出,发行范围除中央外,各部委、军种兵种,各省两份(其中一份给党校),名义是中央党校教务办公室(以后出刊时用的是“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编辑室”)。他说,刊物的名称就叫《理论动态》。关于发行数量,胡耀邦提出,地方100份左右,中央100份左右,专业(指理论宣传单位)100份,中央党校自己100份左右。这样,共400份(《理论动态》第l期就是按此口径印了400份)。最后,胡耀邦对我们提出,写批判的东西不容易,要加紧看书,掌握资料。这就是胡耀邦召集的筹办《理论动态》的第一次会议。实际上,这也是胡耀邦组建的“理论动态组”的开端。大约是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又来了王聚武。以后正式建立机构,王聚武任“理论动态组”的组长,吴振坤任副组长。孟凡于6月15日被批准任命为中央党校校刊编辑室副主任。还来了其他一些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