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两面派被迫抗日(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不久,平绥路的天镇失守。阎锡山将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等军,一齐调进雁门关以南,扼守平型关至阳口一线。9月,日军集中了14万人,坦克150辆、火炮350门、飞机300架,由两个方向进攻太原,企图一举攻占山西。阎锡山在共产党、八路军和山西人民支持下,组织了太原会战。25日凌晨,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以东设伏,全歼日军第五师团一个大队及后勤人员共1000余人;在阳口方向的晋绥军高桂滋、刘奉滨、孟宪吉等部队,也与日军展开激战,给敌杀伤甚大。太原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的民心士气。

后来,因敌力量太强,晋绥军之铁角岭、繁峙陂等地很快被敌攻占,整个战线受到威胁。当时保定已陷于敌手,沣源为敌所占;平汉路的日军主力又南下石家庄,直趋娘子关,雁门关一线亦被敌突破,太原部队北上增援困难。基于这种形势,阎锡山遂决定撤退繁峙以东的部队,经五台退守第二道防线--忻口防线。他在这里集中了8万人的兵力,由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组织忻口防御战役。日军本想一举突破忻口,但遭守军的顽强抵抗。战役一开始就打得十分激烈,守军寸土必争,与敌反复厮杀。军长郝梦龄亲上前线指挥,被敌炮弹击中殉职,官兵战死者不下万人,负伤的也有两万余人,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天之内在正面三里宽的地段上,竟牺牲十个团的兵力,即每小时牺牲一团人。经二十余日激烈战斗,杀伤日军3万余人。八路军一二九师以一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烧毁敌机24架。

日军在守军的顽强抗击下,一筹莫展,三易指挥官,也未能攻陷忻口。后因平汉线上国民党军撤至石家庄以南地区,日军主力川岸师团直扑娘子关,威胁太原,阎锡山被迫放弃忻口,向太原撤退。日军尾随追击,阎军防守太原之部署尚未就绪,日军即已迫近城下。傅作义根据阎之命令,率部在太原城东与日军激战两天,终因力量不支,放弃太原南撤。

11月8日,阎锡山将部队撤至临汾,进行整军,为了适应当时抗战形势的需要,统一后方工作,加强军民抗战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建议推动下,阎组织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与此同时,还先后成立了四个"抗日决死队",一个"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和一个"政治保卫总队",依靠八路军的帮助和指导,成为一支有政治觉悟的坚强敌后抗日部队。但这些组织的活动,一开始就受到阎锡山的限制。

1938年3月初,临汾失陷后,阎锡山的官僚统治集团陷于异常混乱的状态,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各种亡国论调,又一次喧腾起来。是西渡黄河逃窜,还是在山西坚持敌后抗战?阎左右的一些高级官员,力图怂恿阎放弃抗战,渡河到陕西逃难。与阎合作抗战的共产党员及共产党所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等进步力量,则纷纷转入敌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战武装,建立敌后政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

阎锡山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深怕大权旁落,无法掌权,便采取"内部分化"、"制造摩擦"、"派兵监视"等各种反动措施,制造分裂,限制进步活动。他通过所谓"民族革命同志会",集中旧的封建势力,打击进步势力。这年6月,阎把他的各军、师主要军官召集到古贤村开会。他在会上说:"这次会议,是给你们开追悼会,但是如果你们懂得了道理,也可以说是庆生会。"接着,他把其真意说出来:"你们的作战方法,是同敌人死拼,现在你们的力量,已大大地减少,再这样下去,不到三个月,你们就完了。所以给你们预先开一个追悼会。"他深恐所谓"正规军"军官不懂得运用政治进行反动活动的方法,特选了一批反动的政工人员到各军、师担任政治主任,控制各级军官,用反动理论麻痹青年军官,仇视新军(决死队),制造"正规军"与"决死队"之间的矛盾。

12月23日,日军进攻吉县,阎锡山仓皇率部西渡黄河,向陕西宜川退避。此时,他对抗日已丧失信心,发出了"不能抬上棺材抗战"的谬论,准备妥协投降日本。当他得悉"东方慕尼黑"正在加紧策划时,便说:"天快下雨(和平妥协)了,我们也要赶快准备雨伞。"当时德国大使出面提出等于要他投降日本的日阎双方谈判条件,他亦准备接受。在遭到山西共产党领导人薄一波的严厉驳斥后,才未采取投降行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