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向革命终于觉悟(6)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3月初,唐生智向长沙进发,赵恒惕自知形势复杂,不是对手,未战即通电辞去省长职。3月17日,唐占领长沙,30日占领岳州。4月,吴佩孚见时机成熟,便调兵南下,向唐生智出击。吴军训练有素,唐军远非其对手,一经交战,立即溃败。

4月底,从衡阳向广西边境撤逃,并急电向李宗仁求援。李早有准备,接电后立即发兵进击,在衡阳与吴军交手。李的部队,在统一广西的岁月中已经磨练得善战骁勇,几个回合,便将吴军赶出衡阳。唐生智见衡阳被李军掌握,遂收残兵返回,与李部合力追击吴军。吴佩孚毕竟兵力雄厚,不易攻垮,双方遂在衡山、衡阳间相持。

湖南局势的发展,正如李宗仁所预料的那样,因此他对立即北伐充满了信心。然而当时的广州政府,笼罩在蒋介石一手制造的不安定的政治气氛中:"三二○"

事件,蒋介石公开反对共产党,并排斥当时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势力,5月初,又酝酿拟订了"整理党务案",将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企图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哪有心思北伐?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李宗仁提出广州政府应立即北伐,并反复陈述了理由。李终使中央政府同意立即北伐,并据李宗仁的坚决推荐,任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

1926年6月初,国民党二中全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授权组织北伐军总司令部,建立前敌总指挥部,唐生智为前敌总指挥。

7月初,李宗仁取道桂林,亲率12个团由黄沙河下衡阳。与此同时,他又电令七军向吴佩孚重兵把守的长沙挺进。7月4日,兵分三路同时发动攻击,冲破吴军抵挡,7月11日,光复长沙。

长沙之战,李宗仁威名远扬,蒋介石也在这胜利声中举行了就任北伐军总司令职仪式,正式出师北伐。7月27日,蒋介石率第一军一、二两师由广州北上。

长沙之役虽打出了北伐军的威风,但毕竟是第一仗,对北伐军来说,各路军阀的兵力10倍于己,日后的征途还很艰难。李宗仁主张首先乘吴佩孚军疲于南北奔命之时,用速决战的方针,将吴军各个击破,直捣武汉,然后以大别山、桐柏山为屏障,扼守武胜关,在武汉站稳脚跟,这样北可进攻中原,东可进长江,包围孙传芳,厘定东南,则易如反掌。否则将两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8月下旬,李宗仁领兵进发武汉,只用了12天的时间,经过汨罗江、汀泗桥、贺胜桥诸战役,即打到武汉。

正当李宗仁领兵自汨罗江向武汉疾进时,吴佩孚邀请孙传芳前往湘、鄂助一臂之力,以夹击李军。孰知孙氏却打着如意算盘,坐山观虎斗,企待两军俱伤,他来收拾残局。北伐军利用孙传芳的这一侥幸心理,长驱北进,如疾风扫落叶,一举攻下武汉;并按原定计划,迅即挥师东进,锋转江西。东进之师兵分三路。第一路为右翼,由蒋介石指挥,以夺取南昌为目的,第二路为中路军,由程潜指挥,出修水、武宁,直趋德安,以断南浔铁路,李宗仁率第七军2万余人担任左翼,自鄂城、大冶一线入赣,沿长江南岸东进,经阳新、武穴、瑞昌,直取九江孙传芳的总司令部。

9月10日,蒋介石命李宗仁入赣作战,将武昌围城之任交第四军接替。李宗仁接到命令后,随即向大冶集中,兼程入赣。9月14日李宗仁领兵进驻阳新。9月29日攻下箬溪。10月2日,率部东进,在德安、王家铺与敌展开异常激烈的遭遇战,皆获大捷。10月中旬,执行蒋介石的"肃清江西计划",势如破竹,节节胜利。11月2日攻下德安,3日克复马回岭;4日占领九江;6日下午率部与右翼军会师南昌郊外,不日攻克南昌。至此,江西之敌基本肃清。

打下南昌不久,北伐军立即组织东征,李宗仁任中路军总指挥。1927年3月18日在安徽省长陈调元的配合下,平定安庆。

3月下旬,蒋介石自九江到达安庆。26日,李宗仁随蒋由安庆赴沪。此时的上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搞得轰轰烈烈,革命形势很好。李宗仁对这种形势却感到担心,认为"工会气焰熏天",是共产党要取代国民党的表现,特别是工会拥有武器,认为这是心腹大患,如不加抑制,国民党前途不堪设想,因此在龙华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与白崇禧会晤后,立即往见蒋介石,谈了自己的想法。蒋听了十分高兴。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