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多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古老的河流,培育灌溉农业,也让文学与数学之树开始发芽生长。轮子的发明,将交流和贸易成为现实,文字的出现让人类成为真正的文明人。但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建立在单一的灌溉农业基础上,一旦灌溉条件失去,古代文明也随之衰败,于是,古老的巴比伦文明就掩埋在亘古的沙尘之中。
    
    我国的古代文化则不然,那时候东亚季风吹拂着华夏大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不如西方河流那样便于利用,却为我们的先民创造下多种生态因子,为先民发明创造更高更复杂的利用自然条件的技术铺下了客观基础。
    
    中国有黄河、扬子江两大河流。黄河与长江都发源自崇山峻岭,而不是两河流域那平坦的原野。从山岩喷泄而出的江流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才能利用,而广大地域的多中心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致因为某个中心的衰落而全体消亡,因此,中华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断并持续发展就是客观的必然。
    
    回顾两河文明的发展,中国的黄河流域的文明,是在以小米的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这个小米包括粟和黍。最早的几个文明都是在谷物农业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农业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它需要对赖以种植的谷物做长期的观察,对这些谷物有一些认识:一个是可食性的认识,一个是耐储藏的特性的认识。而种植谷物,对土壤要有认识,对土壤的肥沃、贫瘠要有认识,对水的温度有所认识,对季节有所认识。既然要栽培农作物,还要制造相应的农具:种植的农具,收获的农具,加工谷物的农具,然后,谷类食物做饭吃时,还得有炊具。这套东西整个构成一个文化系统,这在黄河和长江就形成了两种文化体系。
    
    就这样几千年形成了传统,而这种传统最初的形成取决于水土。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在一定的水土基础上产生相应的经济,然后在这个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就形成了相应的传统。
    
    这符合了古人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气候、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逐渐形成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这表现在人类的物质、精神和社会结构方面所达到的进步状态上。就文明起源的实质而言,是原始氏族制度衰落解体,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进入对抗性阶级社会、建立起国家组织这一历史进程。文明起源以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增长为前提,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生产方式和奴隶制社会形态的整体转变。文明起源的时限,应包括构成文明诸因素的孕育、发展,直到文明时代最终诞生。
    
    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这两支文明曾有过多次融合,但是他们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什么都是这样,学术和主张也概莫能外。
    
    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土地贫瘠,植被贫乏,要生存下来很不容易,北方民族的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为生存的筹谋上。整天在温饱线上挣扎,辛苦的工作还怕不能维持生计。所以没有时间去想那些玄妙的哲理。因而北方的学术思想比较务实,注重人力所及的事,并且努力实践,注重经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最为兴盛。他们家族观念很重,把族长作为绝对的领袖和权威,有崇古的观念,尊重老人,敬畏祖先,对族人关爱有加,对外则轻视排斥。所以在古时候北方人把“称先王,内其国,外夷狄,重礼文,系亲爱,守法律,畏天命”作为北学的精神要义。
    
    南方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逸,这里的民族不必担忧温饱问题,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个人世界之外的哲理。他们从看轻世界,到玩世不恭,进而发展到厌世,不屑于现实的事物,所以也不注重礼法,不拘泥于经验,也不崇尚先王。
    
    南方文明发展的比较晚,北方人常常看不起这些南方人,说他们是野蛮人。也因为这样南方人也看不上北方的学派,总想去反对北方的学说,于是把“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作为南方学说的精神要义。
    
    为了对照比较,现在把南北两派的学术思想做成表格如下。以供参考。
    
    北派南派
    
    崇实际崇虚想
    
    主力行主动主无为主静
    
    贵人事贵出世
    
    明政法明哲理
    
    重阶级(《中庸》说:“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重平等(如《庄子?齐物论》许行、并耕说等都是)
    
    重经验重创造
    
    喜保守(孔子说:“非先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法,行不敢行。”)
    
    喜破坏(老子说:“绝圣弃智,?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nb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