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节:孙中山这时在干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孙中山这时在干什么

人们不禁会问,孙中山一生从事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活动,这边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他这时在做什么。

当时,香港不许他入境,日本亦作有礼貌的挡驾,一开始可以活动的南洋地区,为向清政府讨价还价,对他也不表示欢迎,弄得他无处安身。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46岁。据史料记载,他当时正在北美致公总堂支持之下,组织个"筹饷局",到处巡回讲演。据一些私人记述,他那时日常生活都很难维持。

武昌起义开始前,黄兴看到湖北欢迎他主持起义的信,表示愿意前往,但军费难以解决,就急电孙中山让他设法筹汇。当时,译电文大概挺麻烦,孙中山收到密电后没有及时译出,放在了行李中。10月11日,他检出密码,译出电文是"居正从武汉到广,报告新军必动,请急汇款应急。"这时已是收到电文的第十天了。他当时没有筹款的途径,本来想回电劝他们暂时不要发动,但已经夜深,电文没来得及发出。第二天上街购得一份报纸,上面登着一则消息"武昌为革命军占领"。

这时孙中山正在科罗拉多州一家卢姓餐馆中打工,当茶房。对这一段事情,历史学者唐德刚先生在他的《晚清七十年》中有过细致的交代。他说,孙中山对武昌起义的消息并未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同样的起义他已经领导过十次了,何况这次的发动者和他并无直接关系呢。

这时在国内,情况非常复杂,一方面宣布独立响应起义的地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商讨组织民国临时政府的时候,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现象。

一天,他正手捧餐盘自厨房出来为客人上茶时,忽然有一同事向他大叫一声说:"老孙,你有份电报。"说着,那同事便把那份来电丢到他餐盘中。他拆阅来电,喜出望外,原来那份电报是要他立刻束装回国。因为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中华民国即将成立,一旦成立,则首任大总统非他莫属。

孙中山12月25日在上海上岸,12月29日全国17省代表在南京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每省一票),他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了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正式就职。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268年的满族入主,同时宣告结束。把"君权换成了民权"。

辛亥革命是上个世纪中国的大事变。从现在看,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辛亥革命从1890年到1912年,狭义的辛亥革命是1911年10月10日到1912年元旦。广义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而狭义的辛亥革命则是带有偶然性的一次事件。但它也是在孙中山的精神推动下实现的。可以说,孙中山是狭义的辛亥革命的精神领袖。他并没有亲自指挥辛亥革命重头戏的武昌起义,但没有他的精神推动,也不会有这么广泛的基础。

千万不要小看了精神的力量。同样一个人,他有精神的支撑,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在强暴之下揭竿而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也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屡败屡战。苍鹰有精神,就可以搏击长空,小鸡没有精神,就只好在地上徘徊觅食。猛虎有精神,就可以威震山林,群羊没有精神,就只能任人宰割。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他活着时才勉强实现一个,多少人不屈不挠奋斗一生,才实现了其中的另一个,还有一个似乎依然遥遥无期,也正因此,他依然是我们精神的源泉,他永远值得我们供奉和追念。

狭义的辛亥革命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好多地方都像儿戏一样。从开始的那个排长巡营,逼迫革命军提前仓促动手,到从床底下找出黎元洪充当临时都督,里面都没有计划,没有准备,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好在那时清政府这座房子已经不只是四面透风了,而是摇摇欲坠,不管哪个带兵的人出来摇一下,都会把它晃倒。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