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位谋臣的结局(8)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在咸阳烧杀一番之后,扬长而去,刘邦却因萧何为他完整地保存了这些文献,而能全面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山川河流,以及全国户口多少、人力强弱、经济资源多寡、民众有何疾苦,等等,为后来坐上龙椅,治理国家,获得了重要依据。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打发到巴蜀,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使刘邦为夺取天下而得到了一位军事奇才,前文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刘邦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之职留守巴蜀,宣传政策,安抚百姓,管理户口、征集军粮。

刘邦平定三秦,与诸侯东征,攻打楚国,萧何又留守关中,负责制订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并且要侍奉太子刘盈。

刘邦在前方多次弃军败逃,士卒伤亡散失,给养短缺,全靠萧何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运输粮草,在关中招募壮丁,为刘邦补充兵员……

刘邦见萧何如此能干,便全权委任他处理关中政务,权力之大,相当于代理国家元首。但是萧何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每做一事,总是事先请示刘邦,等刘邦在报告上签署“同意”二字,方付诸实施。实在来不及请示,才酌情处理,等日后再向刘邦报告。

然而,尽管萧何忠诚勤恳,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劳,为他保全了一个可靠的大后方,仍遭到他的猜忌。

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曾多次派使者到关中慰劳萧何。萧何只以为是刘老板对他的关怀,工作更加起劲,但有个姓鲍的儒生却看出了门道,对他说:“萧丞相啊,大王在前方浴血奋战,风餐露宿,比你辛苦得多,本来要你慰劳他,但他却反过来不断派人来慰劳你,你想过没有,这是大王对你有疑心呀。为你的安全着想,不如把你的凡是能打仗的兄弟儿孙全都派往前线,随大王一同作战,这样他就会信任你啦。”

萧何这才悟出刘邦的一片“好心”,立即召集家族成年男子,把他们全部送往前方军营,刘邦有了这么多“人质”,才放下心来。(“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当然,刘邦对萧何的功劳,还是认可的。他干上皇帝之后,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鄼侯,享受的食邑最多。后来列侯论功排位次,刘邦又将他列为第一,特赐他带剑穿鞋上朝(剑履上朝)。古代皇帝害怕大臣在朝堂上把他干掉,规定大臣上朝不准带剑,且要赤脚,生怕大臣穿着带铁尖的皮鞋把他踢死。只有对非常信任的人,才特许带剑穿鞋上朝。刘邦还加封萧何食邑两千户。原来,刘邦早年当亭长时,到咸阳服役,临行时,当地官吏都送他三百钱,作为服役时的花费,萧何却送他五百钱,加封这两千户,算是还了他的人情。皇帝既然富有四海,还起债来,也就慷慨得惊人。萧何的兄弟子侄十多人,也全都得到了封邑。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