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进攻受挫(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就在裕仁天皇召开御前紧急会议的同时,从日本关东军设在北平的司令部传来的消息证实,在日本通过战争的方式劝说中国服从他们的指挥的过程中,藤井将军—— 日军在中国军事行动中的一名老指挥官,由日本指挥的满州国军队的创立者被他手下的叛军所刺杀,而与其同时被害的还有日军控制的满州国将领刘桂棠。随后又传来消息称,由尹宝山(音译)任司令、 朱辰家(音译)任参谋长的满州国陆军第二师也投靠到中国方面去了。许多由于反对日本向中国南京政府宣战的满州国人都转而去做了土匪。

在北方出现了更大的麻烦。日军的援军数周来不断通过北平调进东北地区,现在日军在华北地区由香月清司中将所指挥的总兵力已超过了9万人。日军冒着滂沱的大雨,浑身泥泞地前往察哈尔省张家口地区集结。只要占领了张家口地区,日军就可以控制对其至关重要的南口通道以及北平—张家口的铁路。 这条铁路线对于日军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日本想控制整个华北地区(或打算通过南西伯利亚进攻苏联的话),就必须首先占领这条铁路线。但踞守南口的5,000名中国守军却已经弃城逃到了山西省境内,并在那里加入了一支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

北平的南边有两条近似平行的铁路线,一条通往汉口市,另一条则通往浦口和南京。由于蒋介石军队是由德国参谋训练出来的,机械化程度很高,所以他的部队已于6个星期前便被调往了北方,以威胁并切断日军位于北平与大海之间的战线。这条战线是日本海军按照上级命令所开辟的可对上海方面作为牵制的另一战场。集结在这一战线上的日军在前往保定的一条铁路线上及马场(音译)一带截住了北上的中国军队,但日本海军置于这样一个境地之中,急需日陆军师团的支援。由于中国军队却还滞留在北平—汉口和天津—埔口的铁路线上,因此香月将军目前正率兵南下支援华北战场的日军。但由于连日的大雨,加上中国军队炸轰了堤坝导致华北地区绵延数里的洪水,所以日本只能使用战机肆意轰炸马场地区,可日本陆军却无法接近这一地区。

尽管所有的军事观察家们都认为华北才是真正的战场,但上海的战事依然在持续。

上海会战爆发54天后的一周内,大约20万守卫上海的中国军队在几处战场上占了上风,并将日军击退,甚至一度将日军的一支由8艘运输舰组成的运输船队逼到了离上海很远的一个安全处停靠卸货。日复一日,在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日本长久以来计划的“大进攻”被迫推迟了,但到周末时还是在几处战场上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尽管日军的战线非常宽广,并且还动用空军、海军和陆军所有他们可以动用的力量,但中国军队的守卫仍然非常顽强,并在日军“大进攻”的第一天以500人对日军100人的伤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日本声称自己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成员之一,并于最后一周继续在中方保证不与日军交战的公共租界码头卸运部队、马匹、弹药以及药品。最终,法国与英国成功地关闭了日军通往公共租界的通道。美国将军哈利·雅耐尔和英国上将查尔斯·利都爵士得到了法国海军司令部的支持, 他们联合提出了几项建议并送交他们各自的驻华领事,然后再由他们将这些建议转交上海市长俞鸿钧和日军长谷川上将。为了保护公共租界内外国人的安全,日本军舰被迫撤到中方的通商口岸下关流域以下,同时中国守军也撤出江湾南岸。而中方对美英两国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却丝毫没有任何反映,彬彬有礼的俞市长表示他会将美英双方的建议转交给南京政府。长谷川上将对此建议也毫无表示。几天后,东京政府向伦敦转达了他们迟到的回答,并向英方为两星期前发生的其驻华大使休·蒙哥马利·纳特布尔 - 休吉森爵士遭日军袭击事件做出道歉。而从伦敦发回的电报则认为日本政府的答复是不值得他们等待的:日本根本没有正式道歉,这只不过是日方拖延时间的一个计谋。人们认为英国议会可能会发出另一个“无力的信号”。

于前一个星期展开的日本海上封锁,包括中国长达3440公里的海岸线,但其中并不包括英属香港,葡属澳门和国际战略要地青岛。一周过去了,没有任何重要船只遭到拦截,或是被日军舰艇击沉。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越来越感到,两个星期前中苏之间的互不干涉条约所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它的字面意义。就在日军建立其海上封锁线的同时,苏军也在从土耳其到内蒙古(和莫斯科有密切的联系)的地区迅速建立起了一条空中通道。第一批乘客中无外乎也包括了少帅张学良,而他绑架蒋介石的行动也是战事的第一阶段。在确认了具体地点之后,日指责苏军此前经由内蒙古将其210 架军用飞机中的72架运到了中华民国,而此行动也暗示了苏军飞行员可能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援华行动。

这简直是在和驻华的老牌外籍记者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德国认为蒋介石和中共之间的长期战争正表示了其对共产主义的仇视,所以在很久以前就向他提供了一些军事顾问。由巴伦·亚力山大·厄内斯特率领的五位将军已于一周前来到中国,巴伦·亚力山大·厄内斯特是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也曾做过德国驻日武官。而用不了太久,他就有可能发现,自已正与一群苏联共产党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