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七章 民众的义和团起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予的权利”的论调。他们坚持说,没有先进拖网渔船的国家,可只在它的内河水域捕鱼,这样“资源不致白白浪费掉”。他们的理论还包括,一国领土之外的石油,构成了“国际性的储备”。他们还搬出一顶大帽子来概括他们对中国的极度仇视,用“黄祸”这个种族主义怪物的陈词滥调来恐吓西方国家。

义和团所反击的,是国家主权的丧失和帝国主义国家不可一世的种族优越论。义和团的悲剧在于没有明确的方针政策,与中国其他的革命团体没有建立联系,对国内和国际各种势力、组织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如此一来,义和团便容易上当受骗,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当时,北京的封建统治者鉴于义和团运动发展如火如荼,十分恐惧自己会被起义民众横扫而去,于是便假惺惺地走在了民众的前头。他们发布了似乎雄辩动听的爱国宣言,而且迫于群众的压力,还真的向帝国主义国家发布了宣战诏书。但即使战争还在北京城里激烈进行的时刻,清廷就向自己已经宣战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奴颜婢膝地一一送去通告,说什么“贵国从来就未贪图我国领土”,请求各外国政府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错误地怀疑清廷是在袒护一般草民。他们最后声明,中国现已无力筹措军队所需款项,为了走出目前的困境,只能向外国求助。

话已经讲得十分明白。清廷是在向各国要求提供一笔贿赂,以便用于招兵买马去镇压那些爱国的“叛逆者们”。为了给这种叛卖行动铺平通道,慈禧太后还为被清兵围困的北京的各国使馆送去了食物。除了华北地区义和团的力量十分强大外,清廷其他各省的督抚们只是静观其变。他们照常与敌人打交道,就像没有战争这回事一样。

这是侵略者们求之不得的机会。他们麇集了一支包括英、美、德、沙俄、法、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军队在内的杂牌军队,一路烧杀抢掠攻入了北京,并在那里实施大肆的洗劫和屠杀。英国的一位目击者普特南·威尔(B. L. Putnam Weale)对发生在中国都城的这次大屠杀有过描述,他认为其残虐程度远远超过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情形:

从公使馆里走出一个外表古怪的年轻小伙子……他自己一再请求担任刽子手的角色……这个人经常用猎枪杀人,他似乎很喜欢这样做。他一见到我,就兴奋得好像要发狂,结结巴巴地说了些使我终生难忘的话,“你瞧见吗,靠东门的那些水井,许多妇女姑娘都跳进里面去了,他们害怕外国兵……”接着小伙子又凑近我跟前小声说起大兵把妇女奸淫之后的行为……他说,是我们自己那些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大兵,特地请我来这里看他们的暴行的。[6]

普特南还详细地描述了北京城里每一个家庭都被抢掠一空的情形。他写道,外国军队变成了一支“无穷无尽的抢劫队伍”,而且到了后来,在血腥的抢劫和破坏中,他们开始把抢来的赃物进行公开的拍卖,因而“我们部队的全体官兵都成了做买卖的商人”。

当所有战斗全部停止后,由瓦德西元帅统率的两万名德国的特别远征军才到达北京。在德军离开不来梅港之前,德皇威廉二世,这位长久以来一直在欧洲兜售其“黄祸”论的皇帝,以真正帝国主义的血腥和雷霆闪电般的精神,训示并要求这支即将开拔去侵略中国的军队:

要记住,你们在战场上遭遇敌人之后,不能丢掉阵地,也不必抓俘虏。用你们的武器使中国人一千年之内都不敢正视德国人。为文明开创永远的道路吧。

德国军队侵入北京的时候,欧洲军队大多数都已经撤走,战场上中国军队也早已不复存在。然而,一位作者记述了当时德军的所作所为:“德国占领军的显著特点是,他们变成了讨伐的部队。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军官似乎都有特权到下乡去劫掠。凡是义和团住过的村庄或被发现有武器的村庄,都一律被纵火烧成灰烬,村民们不是被杀死,就是被赶走。”[7]

这就是列强们所开创的“文明之路”。它进一步教育了遭受无穷屈辱和无穷苦难的中国人民,同时也坚定了中国人民永不停止反击列强侵略的决心。

义和团起义被出卖了,被镇压了。但它同时也使帝国主义列强们充分领教认识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虽然中国再次战败并遭受更大的屈辱,但无人再敢轻易言说什么瓜分中国之事。对于此前那些意欲争相瓜分中国而又不知从何下刀的列强们来说,瓜分中国现在变得更难了,因为又有新的东西产生了。这就是,如果侵略者走得太远,如果中国百姓被过分地激怒起来,侵略者自己都恐惧最终会发生什么。

柯乐洪(Archilbald Colouhoun)是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他曾经预先告诫人们不要低估“这场波及三亿亚洲人群体的动乱将会预示着什么”。他说,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它能够独立地站稳脚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富矿……是一份有待开发的巨大产业,目前的一代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得不将如此巨大的产业留给他们日益繁衍的后代子孙们。”柯乐洪的结论是,单靠动武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对中国进行资本渗透和输入熟练技术以及管理。”[8]清朝统治者已经原谅了外国帝国主义,因为他们需要外国人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同样地,外国列强也原谅了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尽管清廷向帝国主义列强们宣过战,但清廷毕竟离不开帝国主义。清廷已经向帝国主义证明,它有能力去蒙骗并瓦解广泛的人民运动,帝国主义可以把清廷作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的看家之犬去对待。

义和团起义被镇压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作为帝国主义看家狗的角色暴露无遗。《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最终蜕变为帝国主义征服者意志的代理人。在国际关系中,条约史无前例地规定要处死一批轻率开战的朝廷大员,另外一批则“令其自尽”;在所有传教士遇害的地方或者传教士受到不体面待遇的地方5年之内停止科举考试;下诏永远禁止反对外国的结社活动,违者被判处死刑。

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赔款,也是迄今为止最沉重的,总额高达5亿美元,从1901年起到1940年止,除分期向几个列强大国赔偿外,还要向荷兰、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一些北欧国家赔偿。

有10个国家取得了在北京使馆区内派驻自己军队的权利。设立在中国自己都城之内的使馆区,“中国人无权在此居住。”

外国军队还取得了从北京到天津一直到渤海沿线铁路线驻军的权利。结果,北京、天津和山海关都有外国军队驻扎,为期长达40年之久。

对于上述各条款的目的所在,《辛丑条约》第11条表述得十分明白:规定“中国政府将同外国政府谈判现已施行的商务航行条款中增加哪些补充内容,以便改进中外关系”。

注释:

[1] 乔治·B. 斯迈思(Smyth,George B.):《中国排外情结的原因》,纽约,1900年。

[2] 列宁:《中国的战争》,布尔塞维克机关报《消息报》,1900年12月第1期。

[3] 《致特威切尔牧师信》,1900年8月12日,引自《马克·吐温社会评论集》,纽约,1958年。

[4] 列宁:《中国的战争》。

[5] 伯恩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