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三章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持异议),但他认为在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者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他说,“我们不能说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是矛盾的。”“恰恰相反,它是民生主义的朋友。……我欢迎社会主义,因为它对国家有利,为人民谋福利。社会正义要求一切产品归大家所有,以确保人民得到福利,社会主义在我国得到实现之时,可以保证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人人都有工作可做。”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它没有界定不同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没有承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然而,它代表了当时历史阶段一般人所能够接受的普通纲领,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孙中山并不惧怕民众,他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唤起民众,才能挽救中国。

随着共产党人(但共产党仍然保留它自己独立的组织)的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变成了革命的同盟军,它的新的性质在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宣言认真检讨了国民党自1912年以来(特别是将权力拱手让给袁世凯以来)的错误,它严厉谴责并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它保证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承诺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工人和农民的处境。它还强调士兵的人权和政治权利(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不但对改善国民党军队官兵和官民关系意义重大,其影响还扩展到军阀部队中的150万军人,他们全部都遭受着牛马般的对待)。宣言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重新制定的三大政策,以及对三民主义的重新阐释。孙中山对此进行了坚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当有些国民党右翼分子反对与共产党合作时,孙中山说,这是反对革命。“你们如果不愿跟共产党人合作,我就宣布解散国民党,我和廖仲恺一起去加入共产党。”

新的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黄埔岛,一般称为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共产党员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的使命,是为国家的一种新型的、反对军阀统治的军队培养指挥官。军校的官兵曾经从课堂直接开赴战场,去平息反革命的广州“商团”叛乱。该商团得到香港英方的资助并受英方的指使。[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按照英第一任工党首相麦克唐纳(Ramsay MacDonald)的旨意行事,而这届工党政府的帝国主义本性,并不比其前任的托利保守党和自由党逊色。总领事曾照会孙中山的政府说,如果其炮兵攻击商团,必将遭到英国舰队的回击,但这些恫吓得到了孙中山的严厉回复。]商团叛乱被平息之后,工会和农民运动进一步迅速发展,广州成为全国的革命中心,那里充满了复兴的希望,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反动的北京政府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也企图用蛊惑人心的手段为自己涂抹上一点民主的色彩,为此,它设计了一场“总统选举”,结果是军阀曹锟“当选”。曹锟为了赢得这场“总统选举”,从美国方面周转了250万英镑的巨款,用于贿赂国会议员。为了满足舆论要求,反动的北京政府最终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所有这些手段并未能够阻挡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即使军阀统治的心脏地区华北,也不能不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

1924年10月,与帝国主义没有直接联系的“基督将军”冯玉祥,与吴佩孚分道扬镳,将国民军开进北京,结束了军阀出身的“总统”曹锟的统治。这说明,曹锟用外国资金贿选最高权力的这桩买卖,是赔了老本的。

同时,在南方革命运动迅速发展的驱动下,冯玉祥还清除了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遗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即最终驱逐了一个赖在北京“紫禁城”里以退位皇帝溥仪为首的小朝廷,那是独裁者袁世凯以优待清廷逊位的条件而保留下来的。溥仪被驱逐之后,先是逃到了荷兰大使馆,后又逃往天津的日本租界(再后来,1931—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后成立了伪“满洲国”,溥仪被扶植做了傀儡皇帝。二战结束之后,伪“满洲国”随日本的战败而消亡)。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迫使北京政府提出,举行国事会议以商讨中国的和平统一问题。孙中山接受了邀请后,从广州北上,沿途受到各地民众的热烈欢迎。然而在到达北京之后,他发现北京的当权者根本不热心接受他关于召开国民会议以讨论和规划中国新的政权体制的强烈建议。不久孙中山就病倒了,并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恶化而去世。这位伟大的、爱国的、革命的民主派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份遗嘱和一封给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

孙中山的遗嘱写道: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在写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信中,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期望两国在争取世界各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获得自由的奋斗中,携手并肩,以取得胜利。

他致苏联遗书的全文是:

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

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

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

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孙逸仙(签字)

正如列宁所预言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并执行了孙中山遗教中革命的核心要旨,领导中国和中国各族人民走向超越前人的强大与进步,取得与世界各国的平等地位。历史同时也表明,后来声称自己是孙中山继承人的国民党,伪装在其背后的是反动的篡夺者面目,十分可耻和虚伪。

在早期,中苏之间的革命友谊深厚而牢固,得到广泛的称颂。这种友谊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改变了整个世界力量的平衡,促进了世界的进步。但是这种友谊与合作,被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其后继者破坏了。1960年,因中国拒绝了赫鲁晓夫者们的霸权主义,苏联全面撤回了对华的经济援助;1969年,苏联在中苏边境以军事力量入侵中国,并一直到今天还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