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闵乐夫: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闵乐夫简介:家庭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青春期教育专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重点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副组长。曾被邀请到各地授课500余场,听众10万余人。主要著作有:《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德育》《青春期教育家长必读》《小学生学习指导》等。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体验教育?

是否所有的体验都是好的、值得提倡的?

哪些体验对孩子是必须禁止的?

哪些体验是需要引导、帮助和限制的?

如何理解孩子的体验的层次性、差异性?

……

闵乐夫老师是学习型、研究型、传播型的教育专家,对孩子的体验教育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请看他是怎么解答有关体验的系列问题的--

记者:我们知道,孩子所获得的知识有传承和体验两个来源,请问体验和传承有何关系?它们对孩子有何价值和作用?

闵乐夫:传承就是前辈对后辈的教育。父辈、祖辈天天叮嘱孩子上课注意听讲,下课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等等,这种注重传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好的,值得提倡的。通过文化知识和家庭美德的传承,孩子会比较系统、快捷地理解、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成长中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但是,仅仅依靠传承又是很不够的。孩子必须要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只有经过体验和实践,孩子才能长知识、长才干。这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传承的都是间接经验,而孩子的体验是直接经验。若想使间接经验被孩子认同、消化、吸收,必须依靠孩子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传承和体验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体验印证传承,传承能提升体验,但不能代替体验。

记者:请问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