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 戈德温家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治的重新洗牌。1052年9月,戈德温及其诸子似乎开始专权。但是,仅仅7个月后,随着斯韦恩和戈德温的去世,戈德温家族控制下的伯爵领数量就由3个减少到了1个。作为威塞克斯的新伯爵,哈罗德现在是王国里最为强大的贵族,但他的权势仍受到麦西亚的利奥弗里克、东盎格利亚的埃尔夫加以及在诺森伯里亚主政的休厄德伯爵的合力制衡。除去在1051至1052年间短暂的例外,英格兰的这一代人第一次看到,本国的伯爵几乎平分了国内的权力。

在这种均衡的局面下,国王是否能够重获主动仍存在争议。17如果从最紧迫且最有争议的一个政治问题(即王位继承问题)来看,那么答案似乎是:大概不能。很显然,在戈德温家族回归后,诺曼底公爵威廉几乎不可能和平地戴上英格兰的王冠。虽然他们是那么信心十足,一定要让伊迪丝风风光光地重回王后的宝座,但是,即便是戈德温家族的人也一定会意识到,比起将王位交给诺曼底的威廉,爱德华更不可能拥有一个亲生的王位继承人。他们必须寻找一个替代方案。他们可能考虑过国王的外甥拉乌尔伯爵,他是国王的妹妹戈达吉富所生。然而,没有迹象表明,这一人选真的被考虑过,或者拉乌尔自己曾有任何成为王位继承人的打算。

无论如何,爱德华还有另外一个侄子。他不但是国王的父系亲属,而且还是一位前任国王的儿子。这位前任国王便是爱德华同父异母的哥哥埃德蒙。至少在此时,他已经因为对抗其替代者克努特的英勇举动(虽然最终失败了)而被称为“刚勇者”。1016年战败前,埃德蒙育有二子。后来,这二人都落入了克努特之手。按伍斯特的约翰的说法,丹麦人本来要杀死他们。但为了避免在英格兰造成丑闻,丹麦人便把二人送至瑞典,让他们在那里被杀。然而,瑞典国王拒绝亲自动手杀死他们,并且把这两个婴孩送到了匈牙利。在那里,他们得到了保护并慢慢长大成人。其中一个与其父同名的婴孩于匈牙利夭折,具体死亡日期不详。但另一个取名爱德华的则幸存下来,而且还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基于某些明显的原因,史学家们称之为流亡者爱德华(Edward the Exile)。18

1054年,英格兰人决定寻找流亡者爱德华,并把他带回祖国。显然,英格兰人的目的是让他成为储君。这一年上半年,伍斯特主教奥尔德雷德横渡英吉利海峡,并开始将这一计划付诸实践。但我们很难确定,这到底是谁的主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D本说,主教去海外“是为了办国王的事”。由于《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D 本是奥尔德雷德及其手下所编的,这句话可能是可信的。与此同时,人所共知的是,奥尔德雷德是戈德温的支持者。1050年,他便获得了斯韦恩的谅解。1051年,他又帮助哈罗德逃走了。很难相信,如果爱德华或戈德温当中有一方反对的话,这位大使还能够离开国家去执行任务。虽然在过去,戈德温家族尝到过将一位没有权势的流亡者扶上王位这种做法的甜头,但鉴于英格兰内部的权力制衡,最合理的方案也许是国王和他的亲戚们各退一步。他们都放弃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计划,转而支持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王位候选人。

然而,此后的历史证明,伍斯特主教奥尔德雷德的这一任务并没有取得成功。在到达了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科隆(Cologne)之后,奥尔德雷德受到了当地主教和皇帝亨利三世的礼遇。但是这似乎是他此行所能达成的唯一目的了。毫无疑问,他希望可以借助亨利的影响力,把他要传达给流亡者爱德华的讯息远播至匈牙利。然而,或者是因为距离太远,或者是因为政治局面太复杂(匈牙利屡次叛乱反抗帝国统治),他的这一消息并未传到流亡者的耳朵里。或许,奥尔德雷德确实成功地把邀请送给了原定的接收人,而对方却对此反应冷淡。当流亡者爱德华离开英格兰的时候,他还不过是一个婴儿。可以想见,他对自己的祖国几乎没有任何印象。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说英语。他在匈牙利长大成人,又娶了一位名叫阿加莎(Agatha)的匈牙利女子为妻。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家族历史的东欧贵族。无论是何原因,在经过近一年的海外奔波后,奥尔德雷德两手空空地返回了英格兰。19

而在奥尔德雷德回国的时候,英格兰已经陷入了一场新的危机之中。1055年初的几个月里,长期在诺森伯里亚掌权的休厄德伯爵辞世。休厄德伯爵是克努特任命的。他为人尚武,丹麦语绰号为“强壮者”(Digri)。一直到他死前,他都十分勤勉,能够为王朝所用。长期以来,他的主要职责是扼制苏格兰国王们的野心。一个世纪以来,苏格兰国王们一直在从他们统治的中心向泰河(River Tay)沿岸稳步向南推进。就在他去世前的那个夏季,休厄德伯爵率军攻过国境,并废黜了麦克白王。(因此,他也铸就了万古流传的英名——他就是莎翁笔下的老休厄德。)休厄德伯爵这么做显然是奉了爱德华的命令,而这次军事行动也非常成功,但也正像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他的长子在战斗中阵亡。于是,在数月后伯爵去世时,由谁来继位便引发了一场争论。休厄德还有一子瓦尔塞奥夫(Waltheof)。但是,对于战略指挥官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来说,他显然过于年轻。(或者说,至少有人认为他太年轻了。)于是,1055年3月,贤人会议决定,将诺森伯里亚伯爵领转授给伯爵戈德温的第三个儿子托斯蒂。20

《爱德华王传》的作者对这一任命的益处没有丝毫怀疑。在这本书中,托斯蒂是一个“智勇双全、精明能干的人”。虽然比哈罗德个子矮,但他在其他各方面却与其兄长不相上下。他英俊、优雅、勇敢,而且强壮。因此,《爱德华王传》的作者得出结论:“再没有什么时代、什么地方能够孕育两位像这样的伟人了。”21

但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这一任命。《爱德华王传》同时也表示,托斯蒂是在他的亲友(特别是哈罗德和伊迪丝王后)的鼎力相助下,才获得这一新封号的。与此同时,“国王也并未提出反对”。 除非真实情况与其记载完全相反,强调国王的态度就会显得有些多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爱德华王传》的作者似乎在有意反驳其他人的说法。他认为,爱德华没有反对提拔另一个戈德温家族的成员。

几乎可以确定,埃尔夫加伯爵正是被反驳的人之一。他最近重新接管了东盎格利亚,而这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英格兰政治的均衡局面。但如果托斯蒂被提拔为诺森伯里亚伯爵,这一均势就极有可能会被打破。而埃尔夫加和他的父亲麦西亚的利奥弗里克也就会被戈德温势力夹在中间(他们领地的南边和北边都是戈德温家族的领地)。埃尔夫加很有可能在3月的贤人会议上愤怒地与托斯蒂及其家族成员发生了冲突,因为也正是在同一次会议上,他被判流放。三个版本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对这一事件给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描述(虽然这些描述都很简短)。这不但充分反映出编撰者的不同立场,而且反映出了当时危及王国和平稳定的紧张态势。《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E本编著于坎特伯雷,而且有着亲戈德温的立场。它告诉读者,在不小心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之后,埃尔夫加“被控背叛国王和国家”,并遭到流放。但写于麦西亚修道院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C本则坚持认为,伯爵之所以被流放“是出于莫须有的罪名”。别有意味的是,在向来行文谨慎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D本中,编撰者奥尔德雷德等人认为,埃尔夫加从根本上就是清白的。22

然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