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3.立足能量来源,主动进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想要精通某事,必须对它真正上心;想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必须为之痴迷。很多人说他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却不愿为此做出必要的牺牲。

我内心有源源不断的渴望,训练自己成为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从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激励。

——科比《曼巴精神》

他曾经在晚上11∶30,凌晨2∶30、3∶00打电话给我,发短信给我,探讨有关低位背打、步法,有时候甚至是三角进攻(的问题)。起初,这让我很恼火,但后来演变成了一种特定的热情。这孩子有着你永远不知道的热情。这是关于热情最奇妙的事。如果你热爱什么,如果你对某样东西有着强烈的热情,你会登峰造极地去尝试理解或是得到它,无论是冰淇淋、可乐还是汉堡包。如果你能走路,你会(自己)去拿,即便是要乞求某人,你也会想办法得到。

——乔丹写给科比的悼词

是什么让我们的行为发生了进化?

几年前我在招聘的时候,面试一个新人,我问他一个问题:“不考虑现实情况的话,你最大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回答:“财务自由,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再问:“你喜欢的事是什么?”他似乎并不太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沉默了一会儿说:“可以到处旅行,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赚钱似乎成了当代人普遍的理想,当我们问很多人“你喜欢赚钱吗”,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回答“当然喜欢”。但是如果我们启动关于如何赚钱的话题,比如做生意、攒资源、做二级投资、交易房产,相信只有一部分人愿意竖起耳朵认真听;如果我们把周期拉长到一年,再问这些认真听过的人,就会发现只有更少的人在学习和实践这些事。

很多人只是喜欢钱带来的享受,但是对于探索赚钱的方式并不感兴趣。真正喜欢赚钱的人,会把赚钱当作生活的主要部分,探索各种赚钱的方式并且坚持下去。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都放在学习赚钱、执行赚钱这两件事情上,即便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依然能够对赚钱这件事情兴趣不减,保持各种形式的探索。如果我们对于赚钱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那么我们往往不愿意思考该如何驾驭财富,更多时候会把注意力投射在金钱可以换来的物质生活上。

所以,不管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如果它们的存在没有改变我们对于人生的想法,没有改变我们做事的轻重缓急,没有改变我们时间精力的分配,那么,这些事情恐怕就不能算作理想。真正的理想是饱含热爱的,热爱作为一种性价比最高的能量,深刻地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为成就,所以热爱vs因为热爱,所以成就

宁盈是我的一位老友,学业和事业不可谓不顺利,在职场打拼十年之后已经做到了大公司的高管。她走到这样的位置来之不易,但是她却跟我说自己进入了迷茫期。我说:“你做到这个位置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了,就不要太焦虑了。”她说:“我现在感觉非常乏味,类似的工作跳槽了几次,现在也算是高管职位。我常常想,以后怎么办,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了?这种厌倦和焦虑已经持续一年了。最近在家里休了两周的假,本来以为能好好歇歇,可孩子也不让我省心,花大价钱给他报的兴趣班,每天都要逼着才肯去学。”

“是不是他不喜欢呢?”

“5岁的孩子哪有什么喜欢不喜欢?本来我也不认为喜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小时候我也谈不上喜欢学习,但我父母的理念就很好,不是因为喜爱所以付出,而是因为付出所以喜爱。他们逼着我快马加鞭地努力了一学期之后,我当了第一,后来成绩基本上就没有掉下来过。那种遥遥领先的感觉是非常鼓励人的,我学习也越来越自觉,所以喜爱是需要勤奋来培养的。”

某种程度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就是他们世界观的映射,而父母的世界观又深受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觉得宁盈和她的孩子陷入了同样的苦恼:该如何坚持一件自己根本不热爱的事?

因为成就所以热爱,与因为热爱所以成就,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很多年来我一直不解这两件事情的区别,直到我遇到多年不见的郝竞。

郝竞从小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兼具聪明与勤奋于一身。而我是兴趣导向型的“受害者”,对不喜欢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喜欢的事情不惜通宵达旦。郝竞不一样,她非常均衡,每门功课都能做到雨露均沾。有一天,我们看到一位乐感很好的朋友一展歌喉,于是我羡慕地说:“我唱歌真的没有天赋,所以唱不好。”郝竞对我说:“我也没有天赋,但这个是努力可以改变的,多练习就可以和他一样好。”“练习”这两个字在学校里每天都会听到,但那天感觉振聋发聩,一方面我震惊于她的早熟,另一方面我责备于自己的懒惰。

后来很多年我们都没有见面。

我这种做事情凭借兴趣和天赋的特质让自己常年掉链子,因为学校对人的考核是非常标准化的,但我对于事物的喜好是脱离标准化的,这种标准之间的冲突让我并不擅长应付考试。但是郝竞不一样,她上学、升学、求职、婚姻都是稳稳当当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我,始终在错乱的标准中寻找着自我。

所以在学校的很多年里,我给自己的标签是:不够努力,没有意志力,无法成为一个全面优秀的人,不适合应试教育,不适合上学。然而大学毕业后,我竟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工作当中的我完全没有在学校时那么堕落,反而成了一个挑剔狂+工作狂。为了工作忙到晚上九十点,依然意犹未尽,创业后更是如此。渐渐地我明白,原来我并不是意志力低下,而是需要被热爱的事情点燃。面对自己热爱的事情时,梦里都在思考;看着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会获得巨大的正向反馈,深受鼓励,执行力自然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跨越。

多年后由于出差,我得以再次见到郝竞。我以为她会意气风发,像当年一样,但是很意外,她已经不太努力了。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非常大的企业,一方面企业里人浮于事,上升通道非常狭窄,另一方面关系户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她完全没有竞争优势。有段时间,她也试图争取过,但总是吃瘪。这种没有具体标准的竞争让她陷入不曾经历的痛苦,深深地觉得在这个庞大而臃肿的体系之内,努力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生了孩子之后,她就彻底把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

这种变化带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我突然明白了因为热爱所以成就与因为成就所以热爱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热爱驱动,是自发的、纯粹的,仅仅去做就已经足够快乐。这种形式的努力对外部的干扰并不敏感,反而更容易一心一意,专注攻坚,贯穿于努力之中的是一种以之为使命的信念感。后者是成就驱动,这种热爱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人们热爱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通过这件事情获得成就与认同的过程。当通过外部评价驱动的行为失去评价体系的时候,人们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就好像机器的行动指令突然失灵,所有的动作都会陷入紊乱当中。

现在看来,宁盈对孩子的态度与她工作的状态是一致的。她的努力给她带来了许多,唯独没有带来最纯粹的快乐,于是人到中年,开始质疑自己这些年所做之事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她的努力给她带来了许多,所以她认为自己的孩子通过努力也能得到很多,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