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部分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管理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4讲

立场与需要

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怎么办?


我在前文介绍过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月晕期,到争吵不断的幻灭期,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热恋时觉得根本都不是事儿的差异会变得非常扎眼。比如,牙膏从哪里挤,厕所的马桶盖是不是应该用完就放下,洗手间里掉了头发有没有及时清理,吃完饭谁洗碗,等等。全是这样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人却吵得不可开交,争吵得多了,对感情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甚至有很多伴侣因此而分手。

冷静下来以后你可能会去想,为什么明明知道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吵架的过程中就很难保持冷静呢?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小事引发的冲突呢?本讲我会通过几个经典咨询案例的分解,帮大家理清楚,如何通过有效的冲突管理工具来有效化解这样的困境。在我的亲密关系工作坊中,我会让大家把生活中的吵架场景带过来,情景再现。这样就很容易发现,争吵基本上都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起,到最后愈演愈烈,冲突不断升级,甚至连离婚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比如我的一对夫妻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跟我分享了他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冲突情景:


女方:天天回来就是盯着手机,你干脆和手机一起过得了!

男方:我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好不好!

女方:那你回来干吗?干脆待在公司不是更好?

男方:还不是为了早点回来陪你?!

女方:这是陪我吗?我对着一个天天只会看手机的木头!

男方:你这个人讲不讲理,还不是因为你抱怨我加班太多,我早点回来!回来你又抱怨,你有完没完?!你难道希望我像你一样随便应付一下工作,那谁愿意给我高工资,谁来付房贷?!

女方:你的意思是我没你挣得多,拖累你了吗?!那你去找挣得多的,这种生活我受够了!离婚吧!

男方:离就离,谁怕谁啊!

……


从男方回来看手机开始,两个人的争吵不断升级,最后说到离婚的事情,当然最后男方冷静下来赔礼道歉了,但是这样的对话实在很伤感情。而且事后想想,其实只是为了一些无所谓的小事。但是累积多了,心里就有一股火,甚至有些冲动的年轻夫妇真的一气之下就离了婚,想想挺可惜的。



冲突中要学会区分立场和需要


那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呢?

我在这里分享一个商业谈判中经常用到的管理学工具——区分立场和需要。在商业谈判中,这个工具能有效帮助谈判双方把注意力放到两个人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上,而不是谁对谁错的立场问题上。这样有利于谈判双方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如下图所示,双方的立场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看起来势不两立,但是在水面之下,其实利益和需要是交织在一起的,需要我们去关注。

关于如何区分立场和需要,我在耶鲁的谈判课上用这种方法处理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患者的家人,跟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患者家人想在病房内烧些东西,但是医院坚决不允许。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家人的立场是,“我们要在病房内烧些东西”。而医院工作人员的立场刚好相反,“我们不允许擅自在医院内生火”。这就是立场的冲突,一方要做,另一方不允许。

但是如果抛开立场,从需求和利益的层面看,患者家人是想要烧些药草,作为一种仪式。而医院工作人员的考虑则是需要保证这栋楼里每个人的安全,不想引发任何警报。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变得明了,家人跟医院工作人员之间是能够协商的。

最后,医院同意患者子女在病房的水池里烧东西,这样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患者子女完成为父亲举办的临终仪式。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能明白,在冲突中,不管对方表面上看起来如何与你势不两立,如果能够明白对方真正的需要,解决方案很可能水到渠成。

而这种区分立场和需要的思维在亲密关系的冲突管理中也非常有效,能够让我们专注于双方的共同利益与需要,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纠结于谁对谁错。

比如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因为老公看手机而争吵的例子,听起来女方的立场是对男方看手机很不满意,可实际上她真正的需要是希望男方多花些时间陪她,多给她关注和回应。

如果男方在这里只看到了对方的立场,强调自己看手机是在工作,那双方就陷入到了谁对谁错的立场之中。

如果这个时候男方能够看到女方的需要,直接回应说“亲爱的,我这边有点紧急工作要处理,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好,我处理完马上陪你聊聊天好不好?”我相信这场冲突很可能就会消解于无形之中。当然,如果女方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需要,也可以用温和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老公,你回家后就一直在看手机,我有点失落。你能不能现在陪我说说话?我需要你多关注一下我。”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撒娇的技巧。我估计这位老公拒绝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针对对方的合理需要,谁都没有办法轻易说不。如果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对方对你的请求都无动于衷,那你可能真的有必要考虑一下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了。



如何处理情绪激动时钻牛角尖的情况?


但是你很可能会像很多学员一样问我,陈老师,冷静下来,我确实也知道要好好说话,要表达需要,但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冷静地去想我的需要是什么,当时只想把内心的情绪都发泄出来,这种情况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在亲密关系中吵架的朋友都无法回避的。这种因情绪激动就开始钻牛角尖、认死理或者一根筋的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窄化效应”(narrowing effect)。

所谓窄化效应,是指当人处于情绪的控制下时(比如说恐惧或者愤怒),关注点会急剧变窄,容易盯着某个细节或者某个点,视野和认知都会变窄,为了满足当下的内心需求,就会放任自己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神经生理学家发现,处于窄化状态的人,体内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驱动自己发泄欲望。

也就是说,处在窄化效应下的人,很难阻止眼前所有的冲动,会被身体和情绪的本能所控制,越是想要利用理性去抗拒和克制,越容易适得其反。

所以,这个时候“讲道理”作用通常不大,当情绪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拼命“讲道理”的人往往会显得特别讨厌。

那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处理比较有效呢?

首先,针对我们自己。当我们自己因为情绪上来,可能会陷入窄化状态时,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保持觉察。

自我情绪调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觉察,知道自己的情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