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贰:“杀神”的成长历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白起的祖上其实是秦国王族嬴家的人,他的祖上公子白在争夺继承权时失败了,可能是由于失败后一赌气,不要这个姓了,于是拿名开了新户头,他们那一支就改姓白了。

到了白起的父亲这儿,老白特别喜欢魏国名将吴起,估计是那些年吴起率领“魏武卒”叱咤风云打得秦国东部惨叫连连的时候,给秦国百姓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也导致了远在秦国西部的白起故乡也对吴起如雷贯耳。白起的父亲于是将偶像名字的这个“起”字给了小白,希望小白起可以像自己的偶像一样能打。

他不知道,他儿子的这颗将星,有一天要比他偶像的还要闪亮。

小白起从小就展露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不爱说话、静得出奇,但只要有动作,就雷厉风行,快得让你反应不过来,总是一眨眼就找不着人了。

逢事有静气,决断不犹豫,白起从小就具备为将者的基本素养。

遇事有静气,才会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战场上,压抑住狂乱的心跳,仔细分析眼前的情况、敌人数量多少、是否有伏兵、逃兵是否该追击、地形是否宜驻扎、遇到诱惑时能否不盲目击敌,在一瞬间完成冷静判断。

在形成判断后,决不犹豫,才会不浪费出现的宝贵战机,及时进行突破;才能够在兵败之时,及时阻住颓势,将损失降到最低。

白起在成长的过程中,疯狂地迷上了金戈铁马。由于家住在郿县,不远处就是陇西高原,他经常观察附近的山势地形,脑子里模拟如何排兵布阵,实践不够还要恶补理论,将所有能找到的兵书战策都进行了自修。

伟大往往来源于兴趣,这是句实在话。

白起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硬件、软件上做好了准备,他欠缺的只是一个舞台。白起再次用实践验证,他不仅是个骨灰级的军事爱好者,他还要来真的,报名参了军。

之前,我们说过,秦国人正常的服役年龄是二十三岁。白起由于热爱军事,决定跳级参军,只不过跳得有点儿多,十五岁就进了部队。

在军中,白起表现出了有勇有谋的闪光点,屡立战功,被当时的大领导魏冉看中。在和白起进行了交谈后,魏冉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个大才,于是将白起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开始培养。

一个人有时候能够发迹,被“贵人”看中也是必要条件。

不过,“贵人”之所以看重你,绝不仅仅是因为你的运气好,上辈子他欠了你的,或是你进行了怎样精心的面试设计,而是因为他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说,你往往也是他的“贵人”。

自己有了巨大的价值后,往往才会吸引到同级别的“贵人”朋友,进行强强联合。

社交永远拼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在你变得有价值的路上,你愿意把时间花在哪儿呢?

时势造英雄,军事天才白起生在了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此时的秦国已经彻底消化了巴蜀之地,再次将矛头对准了东方,而秦国想要东进中原必须通过崤函、伊洛地区,以出荥阳。

武王时代,秦国拿下了宜阳,在豫西通道上打出了滩头阵地,武王乐得把自己都“作”死了。

白起也在成长的过程中,用一系列表现向他的伯乐魏冉证实了,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将才。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升任左庶长,领兵攻下了韩国的新城。

至此,秦国控制了洛水、伊水两条进入洛阳盆地的河流。

与此同时,新城作为滩头阵地,使得韩国和魏国再无险阻可以守,秦国可以将手伸入汝水、颍水;并且,通过嵩山山脉南部,秦国可以兵临韩国首都新郑和魏国首都大梁。

新城地区,几乎是韩、魏两国西方最后的屏障,此地失手,两国便退无可退。

虽然成皋此时还在韩国手中,豫西通道的北部仍然安全,但是豫西通道的南半段已经拦不住秦国了。

韩国在新城失守后,向魏国求援。魏昭王一看秦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也没说废话,开始全国动员,准备派十万精锐部队驰援。而韩国更是尽起全国精锐十四万人,由大将公孙喜率领,准备找秦国夺回新城!

韩、魏两家在西面最后的屏障上下了重注,因为这场仗谁也输不起了。

东边这两家输不起了,倾全国精锐前来;西边的秦国对此战也同样重视,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在向东方用兵,但总是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前些年,秦国夺下了宜阳、武遂、风陵,但随后又被五国联军在盐氏打败,除了宜阳地区,其他地区皆被各国夺回去了。

再往前翻,案例就更多了。互有攻伐多年,虽然是胜多败少,但总没有关键性的突破。秦国只要嚣张点儿,六国往往就抱成刺猬;秦国要是老实几年,这几个国家又开始互有摩擦。

好不容易拿下新城,冲破了伊水防线,能将手伸进中原了,再也不能将这个机会错失!

更关键的是,由于三门峡的存在,秦国的水路物流到了三门峡后就打住了,自三门峡上岸后,物资要通过黑色的南北崤道运输过来。

路运粮草的成本是相当惊人的,这也就意味着,新城这个“最长的一码”,拿下来其实成本非常高!如果被韩、魏抢走,再打下来不知道又要消耗多少粮饷才能办到!

这种拉锯战,秦昭王想要将其终结。他要保住秦国通往中原的这条星光大道。

这场会战,当时秦昭王看中的将领是向寿。

向寿一直驻守在秦国东方最前线的宜阳地区,对当地的山川地形也熟、军龄也高、经验也足,属于各方面都合适的老将。

秦昭王准备让他带领十万大军迎击韩魏联军。

从出兵的人数也能看出来,秦国从豫西通道前进有多困难。

虽然秦国的国力要远比韩国、魏国加一块儿多得多,但是,韩国、魏国能出动二十四万联军,堂堂大秦,却只能拿出来十万人。

不是说秦国没有更多的兵,而是前线的兵再多的话,后勤就供不起了。

不过,这个时候,娘舅魏冉说话了。魏冉力荐前一年取得优异成绩、拿下韩城的左庶长白起,担当此次东方阻击战的总指挥。

如果你是秦昭王,会怎么选?

一边是久经考验的一线指战员,一边是年轻的军界新星。他们俩所带走的筹码,是十万秦国野战军。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亿,你会把两千万元交给谁去理财?

一个是资深经纪人,一个是表现不错的年轻交易员,而且两个人的理财预期收益都是固定的(阻击韩魏,保卫新城),但交给哪个人风险更小?尤其是自己的本金并不多(十万人),不到竞争对手的一半(二十四万人),你会如何考虑呢?

笔者相信秦昭王心里是想选择向寿的,因为指挥大规模集团军的防御作战,久经考验、老成持重的人更靠谱。

但国舅魏冉的力荐也不能不考虑。白起这小子,是真有本事,还是魏冉想要提拔自己的人?

做决断是世上最难的选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