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世纪骗局的终结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里,不小心泄露了天机:

梵语无疑比其他所有东方语言都拥有更大的优越性,它是如此独具魅力,如此广泛地受到崇敬,几乎会激起我们某种程度的嫉妒。我们自己也是印-欧人。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仍然在说并且用梵语思考;或者更准确地说,梵语对我们而言就像一位亲爱的阿姨,这个阿姨并且取代了已故的母亲的位置。[78]

已故的母亲是谁?这只是又一个猜测。最大的可能是,这个所谓的阿姨就是母亲。梵语会是西方语言的母体吗?它是远古语言的最早化石吗?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石上,那么西方文明呢?难道西方文明来自于东方文明,来自于梵语的故乡——南亚?

对于当时的西方学者而言,要承认欧洲传统之外,在亚伯拉罕和摩西之前,还有一个更古老、更先进的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发现梵语的同时,西方学者发现了梵语文学和韦陀宗教。1785年,皇家亚洲学会出版了琼斯的同事查尔斯·威尔金斯(Charles Wilknis)翻译的《薄伽梵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译成英语的梵文著作。《薄伽梵歌》的精深奥义和磅礴气势又一次令欧洲惊心动魄,迅速成为世界性的经典。《薄伽梵歌》阐述了精妙的瑜伽体系,其中对灵魂以及至高绝对真理的领悟,看起来甚至比《圣经》更深刻、更完整,而这部作品据说诞生于公元前800年!按西方学者最保守的估计,比中国的《老子》还早三个世纪!

如何解释这一道来自东方的文明之光?

不列颠的东方学者们感到困惑,但他们必须对这来自遥远时代的创世元音予以回答。然而作为殖民主义者,他们没有用学者的良知和审慎来做出回应,相反,他们试图利用自己的强势炮制学术骗局来混淆世界的视听。这就是雅利安人入侵说的实质。

这个假设的入侵说的可信度,在20世纪印度河谷一次考古大发现以后受到了全面的质疑。



证据来自印度河谷——史前古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

考古学家的发现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由于他们的工作,一个隐藏了5000年之久的文明被发现了,这个文明并不是外来人入侵的结果,而是印度次大陆这块神秘土地上的自身产物。

1924年,英国古典学者兼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爵士(John Marshall)在一份给印度考古研究院的报告中向国际考古学界宣称: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被长期遗忘的文明的废墟。恰如施里曼发现提伦斯和迈锡尼那样,这样的情形并不常见。但此时此刻,我们在印度河平原上似乎即将得到这样一个发现。迄今为止,我们有关印度古代的知识几乎从未将我们带回到比公元前3世纪更早的年代。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现在出土了一类全新的物品,与我们先前所知的全无共同之处。[79]

马歇尔爵士所说的地方就是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遗址中挖掘出的水井(左上)、废水槽(右上)和厕所(左下)。


印度河源头在中国的青藏高原,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之间流向西南,右岸交汇阿富汗的喀布尔河,左岸汇流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之五河(萨特莱杰河、拉维河、杰纳布河、杰赫勒姆河、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而入于阿拉伯海。在五河之地冲积平原厚厚的淤泥和沙土之下,800个工人、一群技术人员和包括马歇尔在内的印度考古研究院官员,在摩亨佐·达罗发掘出一座闻所未闻的公元前3000年的城市。

这座城市拥有非凡的整体规划,如同中国的紫禁城——一条南北向的长长的中轴线(宽达30英尺的大马路)贯穿整个城市街区,每过200码左右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与之呈直角相交,一张由宽5—10英尺的小巷组成的庞大路网连接了各个街区。



著名的中心大水池及其示意图。南面有两个入口通向一圈柱廊环绕的水池。浴池中央右侧的一口双壁水井可能曾为浴池供水,左边实顶拱的排水沟则把用过的水排空。


房屋一般至少有两层,用火烧砖砌成,砖高、宽、长的比值一律为1∶2∶4。马歇尔认为砌砖的精细程度几乎无法再提高了。房屋设计精细,采光和透气性都很好。整个社区使用覆盖式下水道,很多人家都有自用的水井,而社区的水井则位于主要街道的沿线,构成了上古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公共供水和卫生系统的一部分。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则倾倒于指定的存放地点,再集中运出城外进行掩埋。

当欧洲人还生活在森林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远没有开始,仍处于石器时代的时候,摩亨佐·达罗已经拥有了远古世界最先进的供水和排污系统。

在摩亨佐·达罗,一个水井网络为每个街区提供方便的淡水来源。几乎每家都有沐浴平台、厕所。城中还有一个范围广大的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排走。在城市公共部门的正中心,还有一座被大建筑群包围的砖砌大水池,蓄有一池深水,它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原来是寺院或者祭司们的住处,因为这种类型的用于宗教洗礼的水池,在现代的印度教寺院中依然存在。

这座城市的居民用水量如此巨大,以至于考古建筑师迈克尔·詹森说他们是最早跨越“将水作为基本的必需品和作为奢侈品加以挥霍”的界线的人。清洁和沐浴似乎已经上升为他们宗教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今天的印度教徒,把外部身体的清洁当做培养内心神性的手段,因此,一天沐浴2—3次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祭司甚至在大小便之后都要沐浴或净足。

此后,更多的考古发掘展示了印度河谷文明的精湛技艺和一幅传承久远的文化图景:

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的居民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陶器和标准化的铜及灰燧石工具,佩戴黄金、红玉髓、贝壳、赤陶、天青石、绿松石打造的装饰品。由于物品交换的需要,印度河文明使用大量的度量衡器具,出土的砝码具有二进制的特点,重量比为1∶4∶8∶16……但是到64时,砝码重量又变成了十进制,因此有学者认为印度先进的数学就源于印度河文明。

最关键的是,考古学家也挖掘出了哈拉帕文明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宗教信仰,竟然与今天印度人的信仰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威勒爵士在摩亨佐·达罗发现并确认了一座神庙。神庙里出土的几件雪花石膏器皿和遍布这座建筑的雕像断片具有一流的做工,显示它们是用在宗教仪式场合的。其中的一件石刻头像被认为是一位祭司的胸像。

更富有宗教色彩的是一尊7.5英寸高的精致石像,其双眼狭长如莲花瓣,半开半闭,做冥思状;双唇厚重紧闭,不怒而威;长须连鬓;左肩披有一件饰有三叶形花纹的袍子,类似的花纹在美索布达米亚、埃及和克里特都被用在神和神圣的动物身上做装饰,象征星宿或天体。石像既显示出王者君临天下的气度,又有哲人般的静穆玄远。显然,这是一位沟通天地、执掌乾坤枢纽的人物,考古学家将它称为祭司——国王像。这类人物在韦陀经典里被称为Raja-Rsi,Raja是王,Rsi是圣哲,Raja-Rsi就是圣王、哲人王。在古代中国,相应的称呼是“明王”。他具有与天地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