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基因:宇宙—神—人共融共存原则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我们试图从令人眼花缭乱的韦陀经论中寻找其思想的核心架构,它构成了整个韦陀文化的文化基因,使整个韦陀文化体系得以生成,并复制、移植到其他史前文明机体之中。

首先,我们能否找到一部韦陀作品,能够概括、评估并整合从各类韦陀文本衍生出来的看似歧义纷出、五花八门的思想和观点,从中找出并厘清韦陀文化的纲领及核心原则?这部作品必须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兼容性,即它能被各门各派的韦陀传系所广泛接受,作为其理论的基础或出发点。

答案是肯定的。《韦陀经》的作者似乎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为我们留下了破译韦陀文化基因密码的线索,这就是《薄伽梵歌》。这部只有短短700个诗节的作品,以最精练、最简捷的哲学语言浓缩了韦陀诸经的要义,阐述了支撑韦陀哲学体系的最基本的概念,并对韦陀各派哲学加以定位和评价,最终得出了韦陀哲学的终极性结论。5世纪,在印度彻底摧毁廓清佛教哲学的韦陀宗师商羯罗认为:《薄伽梵歌》是所有韦陀要义的总纲。被称为当代印度“三圣”之一的哲学家室利·阿罗频多也将自己对韦陀哲学的阐释和理解都放在其释论性作品《薄伽梵歌论》里面。近代梵学大师徐梵澄先生以为,“五天竺之学,有由人而圣而希天者乎?有之,《薄伽梵歌》是矣”,且誉之为“千古之深经,人间之宝典”。印度学者提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发现,《薄伽梵歌》中记载的春分点在猎户座(梵文Mrigashiras,或Agrahayana,希腊语Orion即源于此),他据此判断,此书出现应早于公元前2500年,因为公元前2500年后春分点就转移到了昴宿星(梵文Krittikas)。

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使韦陀古义的精神传统得以在全球复兴的伟大学者。


《薄伽梵歌》其实只是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篇章。按照《摩诃婆罗多》的记载,它是在5000年前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战争爆发前被讲述的,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韦陀文明的衰落和一个统一的具有全球规模的韦陀文化—政治圈的解体。讲述者——人类的精神导师克里希那——在战争的号角吹响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向他的学生——陷于迷惑痛苦的伟大武士阿周那——总结了韦陀诸经的精义和结论,使后者豁然开悟。地点在俱卢之野(Kurukestra),今天有一座现代化的《薄伽梵歌》博物馆开设在那里。克里希那宣称其中的知识在人类的始祖摩奴时代就已经被师徒传系所传承。

现代著名的韦陀学者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根据古代韦檀多传统,在其《薄伽梵歌原义》引论部分总结了《薄伽梵歌》的五大实谛:Isvara,至高无上的主宰;Jiva,受其控制的生命体;Prakrti,物质自然;Kala,时间;Karma,活动或业报。

可以说,这五大实谛也是韦陀诸经的主题,韦陀哲学的核心架构就是对这五个永恒主题的思考:如何去定义、定位,并处理这五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这五大实谛纳入一个更开放的框架里,从而得出了韦陀文化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宇宙—神—人共融共存原则。

它揭示了存在的三层结构或三个维度,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克服宇宙—神—人隔离暌违的状况,达到三者之间的融洽和谐,成为雅利安人也即文明人的终极目标和永恒职责、法或道。人类对三者之间隔离暌违状态的克服被称为“Mukti”即解脱,亦即脱离虚幻、束缚从而获致“天人合一”的绝对自由;人类促进三者之间融洽和谐的活动被称为“Yoga”,也就是瑜伽、联结。

当代跨文化思想大师、韦檀多哲学的现代阐释人雷蒙·潘尼卡在深入研究韦陀哲学之后,以现代的哲学语言表述了对这个灵知原则的直觉经验。

潘尼卡认为,实在是非二元的,一切存在都有三个维度:宇宙的,人的和神的,或者说物质(时空)的、理智(意识)的和神秘(永恒)的。这三个维度互渗互存,构成了对实在的完整理解。人类曾经持神秘的整体主义世界观,但在过去3000年历史中已经越来越通过分解、抽象和规定实在去把握实在,造成了宇宙、神、人的隔离和分裂。潘尼卡以古老的韦陀智慧为基点,宣称:

然而时候到了,必须将这些支离破碎的、不完全的片断性洞见以一种新的整体主义世界观整合在一起。没有精神就没有物质,没有物质也就没有精神;没有神就没有世界,没有世界也就没有神。[94]

这个人类曾经持有的神秘的整体主义世界观,源自于《薄伽梵歌》所代表的韦陀哲学的启示。作为三个不可还原的维度,其存在互相依存。没有世界的上帝不是真实的上帝,没有神之冲动的宇宙也不是我们体验的宇宙,没有上帝或者没有世界也就没有人,世界不仅仅是上帝的荣耀,也是人的世界,没有人或意识的宇宙不是我们居住的宇宙,上帝是终极的和唯一的“我”,而人类是上帝的“你”,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是人格的。它是三位一体的和非二元的。

潘尼卡以先知一般的口吻预言了这个来自远古的原则正在复活——韦陀文化基因将再一次被激活,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新的精神生命和文化形态。他说道:

现代人已经杀死了一个孤立的、与世隔绝的上帝,当代的大地正在杀死残忍的、贪婪的人,诸神似乎已经抛弃语言工程实验室、人和宇宙,而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代表了我们时代正涌现的宗教意识,因为“一旦触及根基,我们就发觉复活的迹象”。[95]

在韦陀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念中,划定宇宙—神—人之间关系的部分被称为本体论(Sambanda-tattva);恢复宇宙—神—人之间共融关系的道路或方法称为工夫论(Abidehya-tattva);宇宙—神—人和谐互爱的终极目标或最高境界称为究竟论(Prayojana-tattva)。

对这三个tattva亦即灵知真理的实践和领悟,构成了韦陀诸经所提倡的一切文化—社会—宗教活动的中心和韦陀文明的最后归宿。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