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荷里奥杜罗斯石柱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由于考古方面的发现,西方学者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注意到了古希腊与东方之间的联系。

建立于公元前2200年的古希腊迈锡尼文明,其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迈锡尼卫城入口的“狮子门”——就展示出了浓郁的东方色彩。

现存的迈锡尼卫城的平面形状大致呈三角形,位于查拉山和埃里阿斯山之间的山顶上,城墙高8米,厚5米,用巨大的石块环山修建。有一座宏伟的大门开在西北面,门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着两只虽已无头但仍威武雄健的雄狮。这就是欧洲最古老的雕塑艺术——狮子门。



陷入迷狂之爱的奉爱瑜伽士(上);狮子门迈锡尼卫城的狮子门(下)


考古学家认为,狮子门还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门楣上方的石狮分立在巨大的石柱两侧,时刻守护着迈锡尼人所崇拜的女神。

爱琴海诸岛显然不是出产狮子的地方。两只狮子左右对称的雕刻形式明显透露出东方文化的影响。在大门的门楣上使用对称的狮子作为宗教性建筑的守护神,这种做法在印度随处可见。无独有偶,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里,也充满了各种希腊所没有而在印度却司空见惯的动物,例如狮子、老虎、大象、孔雀、猴子、鳄鱼、豺狗等。《伊索寓言》里的许多故事与印度一些古老的故事集,诸如《五卷书》(Panchatantra)、《寓言集》(Hitopadesa)、《本生经》(Jatakas)里的故事非常相似。这些印度故事集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们流传的时间几乎无法追溯。因此,马克思·缪勒认为,《伊索寓言》的源头是印度。

迈锡尼以出产金银制品闻名,被称为“黄金之城”。可是,迈锡尼并没有金矿。考古学家的推测是:依靠强大的远洋航海能力,迈锡尼人从东方取得了大量的黄金,然后做成黄金饰品或用品进行贸易。在迈锡尼的墓墙上,确实发现了埃及和腓尼基文字。

到20世纪,更多的考古证据出现了。

法国考古学家P. 贝尔纳(P. Bernard)及法国探险队在阿富汗与苏联交界的阿伊哈努姆(Aikhanum)地区,发现了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的一位统治者Agathaclose发行的6枚方形银币。其中两枚银币上刻着克里希那和他的兄长巴腊罗摩(Balarama)的形象及希腊、梵文文字。

银币上的克里希那展示出毗湿奴或华苏代瓦(Vasudeva)的形体,他手持神碟、剑、海螺这些典型的属于毗湿奴的宝器。巴腊罗摩则手举神犁——象征摧毁愚昧的至高无上的武器。

“荷里奥杜罗斯石柱”(Heliodirus)的发现,为古希腊人的克里希那和毗湿奴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实物和文字证据:这根矗立于印度中部贝斯纳噶(Besnagar)的石柱,1877年被早期东方学者坎宁汉爵士发现。但当时坎宁汉并没有留意到石柱上的铭文,原因是,历代的朝圣者习惯用红色石墨粉涂抹这根神圣的石柱以求福佑,所以石柱底部的铭文部分被包上了一层厚厚的红粉。坎宁汉根据石柱的外形和式样,将它定为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时代的作品。

1901年,考古学家马歇尔爵士在铲去这层覆盖后,发现了石柱底部的文字,并于1909年在皇家亚洲协会会刊上发表了他的石柱研究论文。根据石柱上的铭文,他认为坎宁汉的判断是错误的,“坎宁汉甚至做梦都想不到被他所遗漏的发现具有多么巨大的价值”,这根石柱的年代应该比笈多时代早数世纪。皇家亚洲协会会刊登出了铭文的全部译文:

这根迦鲁达(Garuda)石柱,献给华苏代瓦(作者注:克里希那或毗湿奴的另外一个名字),众神之神。为荷里奥杜罗斯所立,他乃毗湿奴之崇拜者,迪翁(Dion)之子,塔克希拉(Taxila)的居民,来自希腊的使臣,服务于伟大的国王安提阿尔基达斯(Antialkidas),以及迦尸补陀罗·薄伽巴陀罗(Kasiputra Bhagabhadra)——那救世主,时当他辉煌统治的第十四年。

另一面的铭文是:

三个永恒的规则,世人若追随,便引向天堂——此即克制,布施,尽职。[117]

从铭文来分析,荷里奥杜罗斯被古希腊塔希拉一地的君主安提阿尔基达斯派往印度君主迦尸补陀罗·薄伽巴陀罗的宫廷担任使臣。塔克希拉位于印度的西北部,于公元前325年被亚历山大征服,成为希腊的领地,它包括了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旁遮普。作为毗湿奴之崇拜者,他在任职之地立下了这根石柱献给毗湿奴或华苏代瓦——克里希那。

身为希腊的使臣,荷里奥杜罗斯不可能随便公开接受异国的信仰。并且从第二段铭文来看,他对韦陀灵知有相当的理解。因此,合理的推测是,克里希那(或毗湿奴、华苏代瓦)崇拜也曾经是希腊灵知传统的一部分。所以,荷里奥杜罗斯的奉献才被认为是合理的、得体的,并可以为他的希腊君主所接受。不然,我们无法想象骄傲的希腊使臣会公开接受一个敌对民族所信奉的神及其教义,并把他置于“众神之神”的至上地位,超越于其他希腊诸神之上。

历史掩埋了太多的真相,语言之流可以随意淹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沙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