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打破天机——华夏上古神话索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藏在原始混沌大水里的“太一”


荆门郭店1号楚墓发现的竹简中有一篇与《老子》简编连在一起的《太一生水》简。这种编排方式显示出这两篇简文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这篇简文是否属于简本《老子》还曾引起学者的争议。

《太一生水》篇阐述了一种以“太一”为宇宙化生总根源的宇宙生成图式,在宇宙论和本体论的层面确立了“太一”的地位,其学术意义非常重大。以下是《太一生水》篇的简文和郭沂先生的释读: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刚;助于弱,益于柔)。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请问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姑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高以强)。(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译文:

太一首先创生出水,水又反过来辅助太一,于是形成了天。天又反过来辅助太一,于是形成了地。天和地相互辅助,于是形成了神明。神和明又相互辅助,于是形成了阴阳。阴和阳又相互辅助,于是形成了四季。四季之间又相互辅助,于是形成了寒热。寒和热又相互辅助,于是形成了湿燥。湿和燥又相互辅助,最后形成岁(一年)。这就是说,岁,是湿燥创生出来的;湿燥,是寒热创生出来的;寒热,是四季创生出来的;四季,是阴阳创生出来的;阴阳,是神明创生出来的;神明,是天地创生出来的;天地,是太一创生出来的。因此,太一是隐藏在水中的,并在时间的长河里运行。它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把自己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它一缺一盈,以至无穷,把自己作为天下万物的典范。这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天不能使之减损,地不能使之改变,阴阳不能使之终结。懂得这个规律的君子就是圣人……天道以弱为贵。它削弱强盛的事物以便增益新生事物。它伐击强者,责罚刚者;它帮助弱者,增益柔者。我们的脚下是土,叫作地。我们的头顶之上是气,叫作天。道也是天地的名。既然如此,请问其名(天地)何用?是这样的:依据道做事的,一定要托天地之名,所以他们事业有成,身体长寿。甚至圣人做事,也托天地之名,所以他功业有成,身体不伤。天地的名和字并立,只不过姑且给予托名之方而已,但不要认为天和地是相当的。天在西北部低而不足,而在东南部却高而强;地在东南部薄而不足,但在西北部却高而强。也就是说,在西北部不足的,在东南部有余;东南部不足的,在西北部有余。[234]

“太一”创生天地、神明、阴阳、四季、寒热、湿燥,“以己为万物母”。这与老子所谓的道“可以为天下母”的说法是一致的,可以说是“周行而不殆”;另一方面,“太一”,“以己为万物经”,天不能使之减损,地不能使之改变,阴阳不能使之终结,可谓“独立而不改”。显示出这里的“太一”与老子的“道”,以及既超越又内在的超灵属于同一个灵知义理范畴。但“太一”又与“道”不同,郭沂指出:“在《太一生水》中,‘太一’和‘道’完全不是一回事。‘太一’是最高形上实体,而‘道’为天地或天地之道。”“太一”是比“道”更高的形而上实体,终极的宇宙创生者,超越于非人格的天地或天地之道,具有更多的灵知神话色彩。可以说,“太一生水”是老子之“道”的宇宙生成论的补充。

但令人困惑的是“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以及“太一藏于水,行于时”的说法。“太一”何以能生水呢?既然“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它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创生者,那么生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在《太一生水》篇中首先讲到的是“太一生水”,然后才生天生地。“水”的重要性竟然超出了天地?这究竟是什么“水”呢?“太一”又如何藏于“水”呢?

已有的文献似乎都不足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学者大多从诸子对水或水性的刻画中寻找答案,例如老子“上善若水”说。但显然文不对题,过于牵强。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整个史前雅利安文化圈,一个玄远瑰伟的宇宙化生神话就浮现出来了。古埃及神话有记载:

世界开初是一片海水,水上有一个发光的蛋,众神之主太阳神拉就是从这个蛋中诞生的。当他长大以后,越发强大,遂成为造物之主和众神之父。他先生下风神舒和雨神苔芙努特,这两位神祇后来逐渐变为天上的星星,称为“双子座”。接着拉又生下地神塞勃和苍天之神努特,塞勃和努特结合又生下冥王奥西里斯和王后伊西斯,还有恶神塞特和其配偶尼普齐斯。之后拉神开始说话,他吩咐天和地从一片废水中升起,拉首先让自己的光普照大地,然后让风神把苍天神努特举起,努特形成一个拱顶,而地神塞勃则平躺在下,如此天地形成。拉发出指令,要大地变出些东西来。只要他说出自己的愿望,任何东西就都出现在他面前,于是一切大地的生灵、物质形成了,最后人从他的眼中生出。

拉生于水中——“藏于水”,创生了诸神(神明,“神”为天神,“明”为地祇)、天地、万物和生灵。虽然没有点出阴阳、四季、寒热、湿燥,但诸神、神明显然是造成阴阳、四季、寒热、湿燥的原因,例如风神舒和雨神苔芙努特是风雨的原因。这表明,众神之主拉与“太一”在宇宙生成论中的地位是一致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史诗》记载:太初是还没有开天辟地的水世界,其中最初的始祖是阿卜苏(Apsu)和提阿玛特(Tiamat,其他文献则说提阿玛特代表原始大海,而阿卜苏则代表原始大水,水中央浮着一块土地),如同许多其他原始诸神,提阿玛特被认为既是女人也是雌雄同体。淡水和咸水的混合孕育出成对的诸神。甚至《旧约·创世记》也有类似的启示:“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些面貌相似的神话的原型皆源出韦陀诸经。水化宇宙的创世模式在韦陀诸经中得到了完整、系统、精奥的阐释,相比之下,其他神话传统的寓言式描述显得幼稚、零碎。例如《摩诃那罗衍那奥义书》咏叹造物主那罗衍那(Narayana)之创世云:

大海无涯兮,万物之中央;大于至大者兮,居天之彼方;以其净明兮,于光辉其遍入;是乃造物之主兮,游于胎藏。

万物灭入其内兮,由斯舒展;万神万灵兮,基础安立于是。彼为已是者兮,而又为将是,居于太始之音兮,至上之宇。

以此隐蔽太空兮,复地弥天;以此太阳腾热兮,灿烂明圆;于大海之内兮,诗人织出;于彼无上之音兮,凡此造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