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伏羲、女娲的身世之谜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毗湿奴之伴侣——至高无上之女神,摩诃毗湿奴内在能量之人格体现,被称为茹阿玛女神(Rama devi),天地万物之创生即始于此阴阳二神。

以下所引《梵天本集》,由韦陀外士纳瓦宗(Vashinavism)的伟大学者巴克提希丹塔·萨拉斯瓦蒂(Bhakti Siddhanta Sarasvati)于20世纪初由梵文译成英文,并作了详细的注释。

《梵天》第一颂云:

原文:

被称为高宾陀的克里希那乃至上主神,拥有永恒、喜乐、灵性的身体。他乃万源之源,原因之因。

注释:

……克里希那乃至上超级之生命体……“克里希那”寓意深具魅力……其在物质世界之展示部分乃无所不在之超灵,及主宰,或称毗湿奴,意为养育一切……他在神圣的原因之洋的部分扩展即超灵之瞥视,启动了二级能量——创造物质宇宙的自然力,并将众生灵注入其中,如太阳之放射光芒。

第七颂云:

原文:

克里希那从不与他的迷幻能量相伴。但她(迷幻能量)与绝对真理的联系并未完全切断。当他(克里希那)欲创造物质世界以享受与他的灵性能量茹阿玛之爱恋时,便瞥视迷幻能量,释放出时间。

注释:

毗湿奴,万物之始因,卧于原因之洋……向迷幻能量瞥视。

这两段经文简古朴奥,所传递的信息似乎已经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但宇宙间至高力量之拥有者,及天地宇宙之主宰创造者的名字却揭示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毗湿奴(有时又被称为主宰胜我,即物质世界之至高至终极者,而在其最高最终极的示现阶段里被称为克里希那或高宾陀,即灵性世界之至善至美者)。凭借神光,毗湿奴以其时间能力激活了物质自然,并以生灵种子使其受孕,此为宇宙天地人物创生之第一因,其开辟鸿蒙、经天营地之身份,与华夏造物之主伏羲相当。

来自毗湿奴的灵性能量茹阿玛,无疑相当于女娲的角色。《梵天本集》第8颂云:

“茹阿玛女神,灵性之能量,至尊神之爱侣,乃众灵之主,在至尊神控制之下。”显示出茹阿玛女神与女娲一样具有“女皇”“阴帝”的身份。

摩诃毗湿奴瞥视迷幻能量,释放出时间,由此激发宇宙创造的神话,在中国的文献里,似乎也有隐微的体现。我们在《庄子》里找到了线索,这部《南华经》里似乎确实包藏着天地间之大秘密。《大宗师》一篇有载: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见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豨韦氏得之,以擎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日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伏戏氏便是伏羲氏。袭者,入也。气母,元气之母也。在华夏灵知语言里,能量通常用“气”的概念来表达,“气母”显然对应于物质能量之母体——摩耶女神。伏羲袭气母,不失为“补鲁莎遥望摩耶,如是以生灵种子使其受孕”的一种中国式表述。

伏羲氏所袭之气母,应指女娲无疑。中国神话向有女娲造人之说,且娲、蛙谐音,古人以蛙形状女娲,取其受孕于伏羲,产子无数,遍布宇宙之意,正与摩耶女神(即茹阿玛女神)为宇宙母体之说吻合。

华夏上古创世之神伏羲、女娲与西极梵土的韦陀造物之主毗湿奴、茹阿玛遥遥相印,若即若离之间,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不同的语言,是否有可能在表述同一个主体?

语言,关键是语言。人类创造了语言,也被语言所分隔,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打破语言的障碍也即打破了不同世界的隔阂。在华言梵语之间,我们似乎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回音。最大的秘密往往是公开的秘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永远是真相的面具。如果我们跳出思维的定式,不把“伏羲”这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音节当作普通的汉语名词来解释,而是视为一个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回音,一个造化天地的神的名字,那么我们会发现这个声音、名字并没有被国界、种族、语言、历史所隔断,远古的“汉语”传递了一个在文字产生之前就被史前雅利安文明圈世代相传的声音。

华文“伏羲”之“伏”(古音读为Bao)亦作雹、庖,古通匏、包、胞;“伏羲”之“羲”,亦作希、戏。按梵语V的发音接近B,例如Siva也可以读成Shiba,以前翻译成“湿婆”,故“伏羲”可能是梵文“毗湿奴”之对音或远古华夏译音。

中国文字,不但绘音,亦以象形,用以翻译外来文字,并可兼含其音义,其中之微妙非字母文字可比。闻一多先生以为“娲”即“瓜”,指葫芦,亦通,盖取其多子繁衍之义,[241]透露出女娲、茹阿玛女神众灵之母的身份。不过闻一多从人类学的诠释角度以为古人真的是崇拜葫芦或以葫芦为图腾,则不啻扪烛以为日矣。又闻一多先生以为“伏”通匏,喻指葫芦多子繁衍,是匏亦有胞胎之意,实即点明伏羲、毗湿奴作为宇宙“金胎”之身位。

《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太昊伏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庖羲即伏羲,成纪,可能为成阳之误),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羲。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

这也是将“庖”与“羲”拆成两个字来解释庖羲的意思。按《薄伽梵歌》谓毗湿奴教导人类举行祭祀牺牲,与庖羲“养牺牲以庖厨”之意相合。而韦陀灵知神话谓毗湿奴之呼吸化为《韦陀经》,故毗湿奴为一切知识礼法之始源,亦与伏羲画八卦、造书契、制婚娶之意相合。

汉武梁祠题记:“伏牺苍精……画卦结绳,以理海内。”毗湿奴身体之肤色乃蓝黑色,与“苍精”之说吻合。

“娲”可能是梵文“茹阿玛”之华文对音;“女”不过指明其阴性之神格,女娲可能就是茹阿玛女神的远古译名。

张自修据近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蛙图腾彩陶图案,认为蛙是生殖发育旺盛而被初民视为神圣的一种图案。“蛙”与“娃”“娲”等古字相通,故女娲可能就是史前蛙图腾的变形。[242]这种说法,过于拘泥于西方人类学的图腾说,而不能从史前灵知的角度来解释史前象征符号。冯时先生从考古天文学的角度批驳了这种褊狭的观点,他以史前天文以猪象征北斗为例,断言:“人们习惯于沿着图腾崇拜的思路去思考一切问题,事实上这是对史前文明的一种简单理解。”[243]其实,这些所谓的“图腾”,是一种灵知象征符号,具有更为精深的灵知意义。新石器时代蛙图腾彩陶图案应该就是象征宇宙之母女娲的灵知符号,既是象形,也是形声。

《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汉墓之伏羲、女娲像,伏羲执规,女娲执矩,规以开天,矩以辟地。一文一图,皆可明二神化生天地之功,可与毗湿奴—茹阿玛创造万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