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真的游了华胥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美国东方学家斯蒂文·J.罗森依据《薄伽梵往世书》的有关记载勾勒出梵天的出生以及创世神话的框架:

据《往世书》记载,物质宇宙内的创造,始于住在宇宙最高星球(Brahmaloka)上的四头半神梵天。由于他是第一个被创造的生物体,以及圣人们的第一位教导者(Guru),所以被称为始祖(Pitamaha)。

……有关宇宙第一个生物梵天的启蒙教育,《薄伽梵往世书》第二篇的第九章有描述。创造一开始,他从由毗湿奴的神性肚脐长出的一朵莲花上诞生出来。他发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他顺着灵性莲花的花茎往下爬,但却找不到答案。他处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在这时,他终于听到他的主人毗湿奴的声音,毗湿奴喊出两个音节:“塔—帕(ta-pa)”。这两个梵文音节的字面意思是“苦修”。梵天理解这两个音节蕴涵的意思,于是服从地执行命令,以打坐冥想的方式苦修了天堂一千年时间(地球上是一亿年)。苦修结束时,梵天不但看到了至尊神克里希那的居所,也见到了主尊神本人。至尊神给他朗诵《薄伽梵往世书》中的四节最重要的诗,这些诗系统地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听了至尊主的声音,梵天得到了彻底的净化,具备了在物质宇宙中创造的能力。[246]

梵天不但从至尊人格主神克里希那即Vasudeva之处得到了灵知启蒙,而且在瑜伽冥想中见到了Vasudeva本人,以及其神妙无比的居所。《列子·黄帝》中黄帝梦入华胥国并得到开悟的故事显然保留了原初韦陀灵知神话的基本情节,但却将神话改造成了一个历史传说,冥想转述为梦,宇宙始祖化身为伦理化的华夏始祖,灵性世界改造为政治化的“国”等。但从黄帝的“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彻钟悬,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还是可以看出其原型——梵天——“苦修”的印迹。经过一番苦修,黄帝获得资格“梦入”华胥国,领略了神仙风采,醒来之后便自称已得“养身治物之道”,故事情节似显唐突。考之于梵天神话,中间显然漏掉了一个情节,即黄帝在华胥国得到了华胥本人的开示,由此悟道。最后,悟道的结果,也从营造宇宙被转述为“天下大治”。梵天依靠禅定,成功进入至尊神克里希那之居所并得闻至上神谕的事迹,竟然也出现在黄帝传说里面。这让我们对《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所谓:“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轩辕本纪》记载:“帝(黄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也。”

《薄伽梵往世书》写梵天四头之起源,与马王堆帛书有关黄帝形象的记载对照,尤觉趣味。“梵天,自莲花出生以后,虽处宇宙之中而无法看见宇宙。于是他环视四周,此时,对应于四方,他长出了四颗头颅。”这正是帛书中所形容的“作自为像”“方四面”“四达四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的神奇模样。

《山海经·海外西经》云:“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袁珂注:“古传黄帝亦作此形貌也。”黄帝“尾交首上”,与其他必待雌雄交尾而生之生物不同,应是雌雄一体,具有自性生殖的能力。大梵天在梵典中被称为Svayam-bhuvam,即“自生者”,以其诞自莲花,并无躯体关系上之父亲,而与所有其他被赋形之生物不同,且能以自力繁殖所有种类之生物,与黄帝“尾交首上”之说相合。甘肃秦安大地湾附近出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器上,有一种人面龙身纹图案,其特征就是“尾交首上”,可能就是黄帝的远古形象。据此推测,远古中国之梵天或黄帝崇拜,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按《薄伽梵往世书》所载,梵天所托生之莲花,出于原始混沌大水——胎藏海,即宇宙树——创生物质世界之一切元素皆蕴含其内。梵天取此中之物质元素构造宇宙各星系及其中各类生物之形体,其作用颇类似宇宙之工程师。《吕氏春秋·有始览·应问》曰:“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高诱注:‘蝼,蝼蛄;螾,蚯蚓,皆土物。’”又《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注引刘向《别录》邹衍言:“黄帝土德,有蝼蛄如牛大,螾如虹。”黄帝土气胜,其事则土,正与大梵天之宇宙工程师身份相符,为其掌宇宙之土功也。螾与蝼,皆为出于土中、善于土功之生物,实即象征黄帝或梵天之灵知象征符号。

古印度四面大神梵天石雕(左);甘肃秦安大地湾附近出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上的人面龙纹身图案(中);《山海经》所记载的轩辕国人(右)


类似的创造神话,尚可在同属史前雅利安文明圈的印第安传说中找到,北美阿尔衮琴印第安人的创世神话《米恰勃》说:“米恰勃(Michabo)是阿尔衮族的主神,古老的旅行者的记载中把他描写成为风的主宰,图画文字的发明者,甚至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保存者。他从海底抓起一粒砂来,用它造成一个岛,把岛投入原始时代的水中。这岛很快地伸展,变得很大很大。”[247]南美哥伦比亚有一土著神话:“天地最初唯有水与一香鼠。因为此兽常在河底觅取食物,故口中常满含烂泥。这些烂泥,它自然要吐出来,久之,愈积愈多,便成了一个小岛,后来这个小岛又渐渐大起来,就成了大地。”[248]美国俄勒冈州瓦纳帕姆印第安人的创世神话:“从前,世界是一片汪洋,上帝孤独寂寞地生活着。他独自一人,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于是,他从水底把沙子捞起来,创造了地……”[249]

把这三段文字拼起来,便约略可以看到梵天创世的影子了。“一片汪洋”即是孕诞之洋。在莲花中出生的梵天向四面张望,只是一片漆黑,顿感孤独寂寞,遂沿着莲花茎上下求索,却终于“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最后在至上主神Vasudeva的启示下,以苦行的力量,使用莲花茎中孕藏的物质元素即“烂泥”,渐次构建了使所有生物得以居住的各个星系即“从小岛到大地”。

米恰勃是图画文字的发明者,与黄帝之人文始祖以及大梵天“第一个被创造的生物体,以及圣人们的第一位教导者,所以被称为始祖”的身位相合。

《世本·作篇》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隶首作算数,容成作调历,沮涌、仓颉作书。”

《淮南子·览冥训》亦云:“昔者黄帝治天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

虽做了些历史、伦理化的变形,但黄帝法天则地、首出人伦的人文始祖身位却保留了下来,与大梵天通过神启颁布韦陀经典,订立人类生活秩序和知识范围之“始祖”身位一致。黄帝是中国灵知天文的鼻祖,而梵天也是韦陀灵知的导师,后世道家创立学说,多托黄帝立论,其原因可能就在这里。饶宗颐先生在《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楚文化的新认识》一文中且考证道教之老君,最早亦有四面,而“四面老君”即出于黄帝四面的传说。[250]黄帝即是殷商卜辞上所说的“黄宗”,楚、汉、唐则称作黄神。湖南宁乡黄材地方出土的殷器大禾人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