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斗帝车——鹰猪合体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般学者都认为,马王堆帛画中人首蛇身的最高天神就是伏羲。如果如前文所论,“太一生水”中的“太一”是伏羲,那么帛画中的人首蛇身天神应该在帛画所勾画的宇宙底部而不是顶部。帛画表明,远古华夏神话里可能存在两个“太一”:一个是藏于雷泽的“太一”,另一个是高踞宇宙之巅的“太一”。

宋玉《高唐赋》云:“进纯栖,祷璇室,醮诸神,礼太一。”刘良注云:“诸神,百神也。太一,天神也。天神尊,敬礼也。”太一为诸神之最。《 冠子·泰鸿》云:“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屈原《楚辞·九歌》有《东皇太一》之篇,将“东皇太一”称为“上皇”,明显含有至上神的意思。戴震之注释云:“古来有祀太一者。以太一为神名,殆起于周末。汉武帝因方士之言,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唐宋祀之尤重。盖自战国时,奉为祈福神,其祀最隆。故屈原就当时祀典赋之。非祠神所歌也,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吕向曰:‘祠在楚东,故云东皇’,未闻其审。”(《屈原赋注》卷二)可见太一之祀,亦最为隆重,并且源远流长。这个“太一”,并没有“藏于水”,而是高居于天的中心即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中央天区(中宫)的天极星之上。如果说“藏于水”的太一表现为宇宙创生之神,那么高处中宫天极的太一,作为“百神之君”、统帅诸神之神的身份明显更加突出。

马王堆还有一幅帛画名叫“太一将行图”。此帛画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右边的神像标明为“雨师”,中间神像标明为“太一”,左边神像标明为“雷公”。中层为四名“侍者”,左右各二;居于中间者是一条黄首青龙,托日于太一神的两胯间。下层,右边是“持鑪(通炉)”的黄龙,左边是“奉容(通瓮)”的青龙。题记中与太一有关的总题记已经残缺,只余下几个字:“……太一祝曰:某今日且(行),神……”太一神题记也只剩下:“太一将行,何日神从之,以……”

《楚辞·远游》云“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与帛画上层图像相合。《越绝书·宝剑记》云“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叙述的情景与帛画更加接近。

这幅帛画为先秦以来文献中有关“神中之神”太一的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这个太一居处于宇宙中央最高的北极星,为诸神所环拱,即“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诸神代表了各自所居处或主宰的星辰,如此,“百神仰制”也就造成了众星环拱的景象,亦即孔子所谓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地上的君王必须效法天上的上帝太一。在这个体系里,灵知天文与灵知神话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灵知义理是紧密结合的,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还原或消除,都会使我们无法深入理解史前灵知思维。例如如果从天文考古学的角度,认为诸神就是众星,神话只是天文现象的拟人化表述,那么我们就无法对远古灵知信仰加以客观的分析,对远古时代天文学的发达以及各种天体崇拜的内在动力和文化含义也就不会有深刻的理解。

马王堆“非衣”帛画,在天门入口内侧有两个守门人。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两个守门人即是大、小司命,其职守为接纳灵魂升天不死。司命本为北斗之神,《史记·封禅书》云:“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左曰大禁、司命之属。”《后汉书·赵壹传》云:“乃收之于斗极,还之于司命。”司命既然是太一之佐,那么这件帛画里位置高于他们的最高天神自然非太一莫属。而太一又是北斗之神,显示太一与北斗关系密切。

中国传统的天官体系,就是以北斗七星作为中心的天文学,以北极星作为参照系统的天文体系。孔子所说的“北辰”就是北极星,郭璞《注》:“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在中国远古天文里,观察北极星最重要的是围绕北极星作周日或周年旋转的北斗七星,是“观象授时”即建立时间系统的关键。其操作方法在《夏小正》里就被反复提及:“正月,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悬在下则旦。”《 冠子》也有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所谓的“斗建授时”。不但如此,凡阴阳、五行、四时、八节都要依靠北斗来决定。北斗作为授时枢纽的地位在《史记·天官书》里得到阐述:

用昏建者杓,夜半者衡,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汉代武梁祠北斗帝车石刻画像


司马贞《索隐》引宋均曰:“言是大帝乘车巡狩,故无所不纪也。”上帝以北斗为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北斗帝车石刻画像就表现了灵知天文与灵知神话结合的图景。“大帝”坐在北斗七星组成的“帝车”上,两边围绕着驾云侍立的诸神,头顶龙翔凤舞,与《太一将行图》的场面极其相似。这个“大帝”无疑就是居于北极星之上的至上神“太一”,因为北斗七星实际上就是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在中国远古的天官体系里,充当北极的两颗星被称为“天一”“太一”,这两颗星就是“天帝”“太一”的居处。

《史记·天官书》云:“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司马贞《索隐》引《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天一一星,疆阊阖外,天帝之神。……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

《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引《乐汁徵图》云:“北极,天一、太一。”引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又引石氏云:“天一、太一各一星,在紫宫门外,立承事天皇大帝。”天皇大帝或太一的居室名为紫微、紫宫、阊阖。北极二星之上的“天帝之神”在阊阖之外,“立承事天皇大帝”。

从马王堆“非衣”帛画来看,这位高踞北辰、日月星辰之上的“天帝”“太一”也是人首蛇身的形体,因此他应该也是属于“伏羲”范畴的至上神。但他也不完全等同于“藏于水”的造物之主伏羲,而应该是统帅天神之神,即“天神之最尊贵者”。帛画居中最高位置的人首蛇身形体只有一个,而不是通常的伏羲、女娲交尾形象,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个形象,有可能是伏羲、女娲的结合体,而这正是“太一”的真正含义:太一者,阴阳合而为一也。所谓“太极生两仪”,太极也就是太一。灵知义理、灵知神话与灵知天文在这里合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太一”概念的内涵。闻一多先生《伏羲考》所引《东洋文史大系》第171页东汉石刻插图有一幅太一拥抱伏羲、女娲两尾合拢图,1954年山东沂南发现一幅太一拥抱伏羲、女娲的石墓壁画,可见伏羲、女娲合二为一则化为太一。这个太一就是居于北辰、众星拱之的“天皇大帝”“大帝”“天神之最尊贵者”,众神之神,至高无上的宇宙统治者。他是伏羲,但却不是“藏于水”的造物之主伏羲,而是伏羲、女娲的统一体,因而成为宇宙的最高统治者。《通典》云,“北辰为皞宗”,又有少皞,“法度量,调气吕,行二十有八宿”,皞宗、少皞应该就是指居于北极之上的至尊神伏羲。这样一来,伏羲的权能从宇宙底部的混沌大水、九阴冥界扩展飞腾到九天之上、众星拱卫的北极紫微。

这个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