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情,平淡如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全程监护,在烈日下一站就是一个小时,周围形势复杂,不时有持枪人员经过,汗水流进了眼睛,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取土稍微远些,取水就在附近几百米的地方,算是比较方便。执行任务的官兵们需要每天两次外出到附近的水井打水,时间长了与附近打水的民众也熟悉了,当地的小孩儿特别喜欢围着步兵营打水的卡车转,有些不会说话的小朋友、会走的孩子站在门口,老远看到中国工兵来了,多远就竖起了大拇指,然后会说话的孩子就说“达忙、达忙”,达忙就是好的意思,中国人好的意思。

有一些比较小的孩子,还会用生硬的发音跟我们说“饼干、饼干”。有一次步兵们排队打水期间,远方不时地传来“当、当、当”的连续声音,时断时续的,很像某种枪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正当我们几个步战队员讨论是不是枪声时,旁边大树根上坐着的一个小孩儿很淡定地说:“That’s not gun.”让步战队员们十分惊讶,一方面惊讶他竟然能听懂战士们讨论的内容,另一方面惊讶他对枪声的熟悉。这个看起来特别老成的小孩儿后来也经常和步战队员们聊天交流,他说他听到的枪声多了,才会有当时那样的判断。

在南苏丹来说,这个地方算是较为发达的村落,在中国军人施工的地方,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临时基地大路上,三三两两的小孩拿着书本往县城方向走去,有的小孩穿的衣服明显不合身,还很破旧,光着脚的都很常见,但是每个人都很开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上学,也难怪这些孩子们会那么欢乐。南苏丹现在实行的是“8+4+4”教育制度,即8年小学教育、4年中学教育及4年大学教育,教育语言上采用英语为主。虽然不知道这些孩子们能上到哪个阶段,但是在孩子们的笑脸上,确实能够看见这个国家的

希望。

施工现场,杨山和罗增援担任外围警戒。晚上9点钟的光景,探照灯扫过正承受干旱和炎热折磨而濒临死亡的草丛时,杨山的心头掠过一丝不安,他发现紧挨防卫工事的那堆最高的草窝里似乎隐藏着一个黑乎乎的小东西。他把这种担忧告诉了一同站岗的罗增援,但是由于那个黑玩意儿一动也不动,他们观察了几分钟,仍不好确定。

罗增援耐不住性子了,他有点儿激动,吐了口唾沫,一把抄起步枪,“噔噔噔”地下了岗楼。杨山瞧着他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东西,然后待了几秒钟,提着枪扭头便往回走。

“呸,你猜那是什么玩意儿?嗯,一个光屁股的黑人小孩儿,七八岁的模样,枕着矿泉水瓶子睡得挺香。我没打扰他。”罗增援惋惜地对杨山说,“另外,我只会一点儿英语,远没你厉害。”

“这么晚了他怎么在草丛里睡着了?不能叫他在那里睡觉,会被毒蛇咬死的。”杨山忧心忡忡地说。

恰好这时候有两个战士接哨了,两个人下了岗楼,一起向那个黑人小孩子走去。

当手电筒的光照在这个小家伙脸上时,他醒了,看到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惊得差点昏厥过去,马上哆哆嗦嗦地举起了双手。两个战友意识到这个小孩子吓得不轻,不得不用温和的语气安慰他。接下来是这个小男孩的叙述:

“下午时我一直和几个伙伴在‘大沙湾’里游泳,傍晚时他们说该回家了。他们走了后,我又在‘大沙湾’里玩了一会儿,觉得实在没劲,也上来了,接着就来到了这里,一直在看你们操练,后来就睡着了。我还没吃饭呢!”

“你为什么不回家?”

小孩子显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睁大眼睛问:“你说的是房子吗?房子早没影了,叫人给烧了。”

“你的家人呢?”

“家人?”黑人小孩努力回忆着,经过两个战友的提醒,他的小脑瓜里似乎终于有了“家”的概念,不由得哭哭啼啼,“爸爸当兵后妈妈就死了;还有一个姐姐,被另一群军人抓走了,走的时候他们还把房子烧了。”

可怜的小家伙鼻子一抽一抽的,黑黝黝的面孔上呈现白一道红一道的颜色,瘦骨嶙峋的身子脏得像从恶臭的垃圾堆里爬出来的。由于各种悲伤的成分纷至沓来,他哭得更凶了。

“我的姐姐被一群军人抓走了,他们打她,那么厉害地折磨她。她回不来了!我的妈妈也死了。”

他爬起来,紧抱着那个大矿泉水瓶子,在脸上又磨又擦,发出“吱吱”的声音,好像在搂着自己的姐姐。之后他又不由自主地啃起来,露着一张悲伤的小脸,啃了好长时间。

“我的姐姐回不来了。房子也烧了。”

然后他又啃起瓶子嘴来。

“总有个地方去吧?”

“有时候我去姑姑家,但是她老打我,拿木棍敲我的脑袋。”他比画着,“一下,两下,三下……她叫我到农田里干活,要么就叫我跟着几个表兄弟去偷东西,叫人逮住了还得挨打,我只有跑啊,溜啊。您瞧,我还没吃饭。”

瞧着这个过惯了野狗一样生活的小孤儿,两个战友一阵心酸,差一点儿偷偷地流出眼泪。他们沉默了一会儿,谁也不再说话。后来,他们塞给了他一盒应急用的压缩干粮,把他的矿泉水瓶子灌满了开水。可怜的小孤儿一边吃着干粮,一边慢腾腾地向西走去。

“记住,去找你的姑姑!”

但是谁都明白,孩子是不会回去的。

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就在小学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前,一位老人正在厉声训斥一群维和官兵,很快引起当地群众极大关注,围观者不一会儿就达到100多人。

当地群众对这位老人都非常熟悉,他是难民小学60多岁的老校长穆罕默德。而被老校长训斥的维和官兵大家也都含笑不答,他们来自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这段时间一直在给难民小学搭建板房。

从老校长的厉声斥责中,围观者很快搞清事情原因:在板房小学即将竣工之际,中国维和官兵今天不仅停止了板房建设,而且要拆除其中两间板房。

听明白原因的当地群众顿时强烈抗议,连声叫喊中国维和官兵必须停止拆除。为首的青年军官用流利的英语向老校长和当地群众反复解释,是指挥官告诉他们这两间板房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拆除重建。然而,老校长根本不听,在当地群众声援下,他果断要求维和官兵立即停止拆房行动。

能够让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是穆罕默德校长的夙愿,尤其让他感到无比激动的是中国维和官兵搭建板房学校速度非常快,按照进度,孩子们在雨季到来之前搬进新教室没有丝毫悬念。

当校长这么多年,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极其薄弱,他从来没在孩子们过节时送过礼物,现在他要把建成的新教室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们。因此,当他看到维和官兵拆除刚搭建的板房能不生气吗?

面对老校长的坚决阻拦,维和官兵被迫停止拆房工作。就在这时,一辆勇士吉普车风驰电掣地赶来了。穆罕默德校长一眼就认出车上下来的两个军官是中国维和部队的指挥官。看到有领导到来,老校长撇开维和官兵,快步冲到两人面前要说法。

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之后,穆罕默德校长恍然大悟,为自己刚才的冒失行为向官兵们连声致歉。随后,老校长向周围人群高声讲明了中国维和官兵拆板房的原因,告诉大家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