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绝密使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维和部队入驻之前,南苏丹政府已就用水问题与联合国签署协议:在当地居民有充足用水的情况下,维和部队可以购买使用当地井水。如果出现供水紧张情况,当地政府将无条件停止供水,维和部队自行解决饮水问题。

由于战争不断,很多部落已经全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了,她们长期处于断水状态,根据最新情况显示,一处名叫阿楚楚的村落已经断水近半个月了,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指挥部决定为阿楚楚村送水。

根据步兵营任务安排,由教导员鲁程俊和步兵二连连长迟大鹏带领步兵一连女兵班和步兵二连一排负责远程警卫。

车队行驶过路伊,马上就要进入山路,就看到很多“苏人解”士兵在活动,经过了解,原来他们在附近搜捕反对派武装分子,他们的指挥官还提醒我们这段路不安全,让我们尽快离开。这时,一辆步战车转向拉杆突然损坏,车队不得不在这段危险的路段停下来,驾驶员和修理工立即展开了抢修,其他的人员都在时刻对周围进行观察警戒。车辆修好之后,迟大鹏连长迅速指挥车队出发,脱离这片危险的区域。车队在通过两个连环水坑之后进入了一个很陡的下坡路,就在所有车辆都在谨慎缓慢地通过下坡路时,梯队中间一辆载着炊事给养的运输车突然刹车失灵,无法减速停车,这是一段山路,道路两侧全是灌木丛,道路左侧不断向下延伸,在车辆失控的前几秒钟,带车干部迅速通过对讲机指示车队靠左行驶,驾驶员迅速向右打方向盘,将失控的车辆开到右侧上坡的灌木丛中,利用树木的阻力将车停住,避免撞上前面的车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车辆拖出来之后,经过检查分析,是因为前几天行驶过很多水坑,泥沙进到刹车片与轮毂之间,导致刹车失灵。车行到86公里处,司机李卫星突然拉起了肚子,申请下车解决问题。在车尾护送的齐鹏和罗增援,以为有险情发生,也一个急刹车,拉着枪栓跑了过来。

南苏丹有“世界雷都”之称,李卫星没敢往丛林里走太深,只是没承想,仅仅几分钟的工夫,他的大腿上就被不知名的蚊虫咬起了成片的大疙瘩。

正当他向外走时,突然草丛一阵乱晃,一条毒蛇伸着长长的信子向他冲了过来。毫无设防的他忍不住惊呼了一声,紧接着,他下意识地伏身抓起一根木棍,狠狠地朝毒蛇打去。也许是这里的毒蛇还没有见过这样不怕死的人,竟然拖着受伤的尾巴溜走了。

沿着崎岖的土公路向东行驶,沿途全是低矮的茅草屋,路边到处是飞机残骸和残垣断壁。所谓“市区”,类似国内欠发达地区的乡镇,鲜有两层以上的建筑。街道上行人和车辆不少,甚至可以用“热闹”来形容,行人大多衣着破旧,驴车和三轮摩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有日产的轿车驶过。

路边的自由市场和店铺内熙熙攘攘,商贩们正在向行人推销自己的商品,也有人围坐在凉棚下喝水聊天,战争似乎远离了这个饱受战乱20余年的城市,安宁的生活和现代文明也回到这里,一切仿佛恢复了平静与勃勃生机。

就在中国维和军再次到达就近的水井准备拉水时,麻烦出现了,当地人从榕树下蜂拥而上,围着水车叽叽喳喳,眼神中充满疑惑甚至是愤怒,他们有的用手从河里捧上水闻一闻,有的干脆爬到车上从水箱里捧出水闻一闻,有的捏着鼻子做出异样的表情。更可怕的是,小孩子甚至站在远处用吃剩的杧果核向水车投掷,有的还不时跑到车边用手拉扯抽水胶管,当步兵营的战士们赶走这些捣蛋鬼后,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用刀比画着。

这种情况之下,鲁程俊教导员迅速与中国瓦乌工程兵大队指挥部联系,半小时后,一辆带有醒目的“UN”标志的白色特拉卡指挥车停在人群面前。透过车窗,鲁程俊注意到车上仅坐着一名副大队长、一名翻译和一名驾驶员,刚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作为中国维和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这样万分危险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出现在混乱现场,万一事态发展严重了怎么办?扩大了怎么办?鲁程俊大脑在快速运转着,再次用对讲机不停地联系战区安全部门,并用车载电台鼓励队员们:“大家不要紧张,因为今天上午当地民众与联合国的车辆发生了摩擦,所以,对我们的车辆产生了误解。目前,战区安全部门正在核实真相,在他们赶过来之前,所有人员在车上待命,步枪手全部在各自战位做好应急准备。”

在鲁程俊的电话催促下,维和警察和孟加拉宪兵护送着当地官员在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在他们的解释和劝说下,现场当地民众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给水兵熟练地取水完毕后,车辆继续前行,上午10点50分,给水队员们终于看到了目的地——阿楚楚村部落高耸的大树。这里远离水源地,因为战争,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给水队员们的送水车到的这天,村里已经断水半个多月了。

在村口,队员们看到有一口井,像中国农村那种老井一样,石头砌的,里面几乎是没水了,当地群众用那种破的塑料桶挂着绳子进去捞,成群结队的人在那排着。

给水队员们的送水送粮车队一进村头,干渴的阿楚楚村就热闹了起来……为了公平起见,鲁程俊合理安排,根据人口多少决定水量的多少,村民们也都很守规矩,静静地等待给水兵的分配。

如果是处于雨季,当地水量充足,他们每天能够以每吨100苏丹镑(约合人民币300元)的价格购买当地井水保障生活。而中国维和部队到达任务区时已是旱季,供水形势日趋紧张。大概是顾忌国际影响,当地政府没有断然停水,只是单方面将维和部队用水供应减半,勉强能保障维和官兵基本生活需求。即便这样,当地居民对维和部队的敌视态度仍是因此迅速升级,南达战区先后发生多起袭击维和部队拉水车辆和人员事件,有些居民甚至采取武力手段驱逐维和部队。

酷热高温的气候环境和任务区落后的卫生条件让各国维和官兵相继染上了皮肤病,有些官兵身上的皮肤病感染后,流出的脓血经常浸透衣衫,因为无水清洗,衣服变得干涩僵硬,并且带有散发不去的腥臭味,厕所清洗、营院清洁等工作无法落实,导致过渡营和超级营地一度被恶臭笼罩,令外来人员闻而却步。

为彻底解决用水之难,42名中国维和部队担负起一项重要的秘密使命——帮助当地居民寻找水源。



因为打井装备全部采取海运方式迟迟未到任务区,曾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某部给水兵们面对维和部队饱受缺水煎熬如坐针毡。等待装备到来的日子里,给水官兵感觉度日如年,时间过得特别缓慢。

9月19日,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所有装备全部到达。给水官兵闻讯,立刻向战区工程部门递交了早就拟好的水源勘探申请,准备在营区展开打井工作。中国维和兵的申请并非冲动,而是有着科学的判断。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听他们说这里没有水,他们当时也是听说在南苏丹的美国一个打井公司在这里经过了长时间的勘探说这里没有水,他们撤走了。听联合国的官员说南苏丹人民是用压水井,压水井也是地底下采水,证明南苏丹地底下肯定有水,当时中国给水队员们信心很大。

面对请战,工程部官员非常感动,却没有批复维和大队的请求,只是告诉了他们一个严峻事实:早在战区维和部队进驻瓦乌前,当地政府已邀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