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 不许旁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肘子往外拐,眼看着把三好生评给姓赵的外姓人呢!是不是因为村支书是村里的第一把手,地位比村主任高,权力比村主任大,何怀山就去抱村支书的大粗腿,转向投靠村支书呢?告状仅限于此,何怀山想打她的主意,她不会向公爹透漏半句。有些事儿是不能说的,不说不是事儿,一说就成了事儿。你说的是一粒芝麻,到了别人那里,芝麻就可能发芽儿,长棵子,开花儿。她连一粒芝麻都不会说出来。她不是替何怀山保密,而是替自己保密。她不是尊重何怀山,而是尊重自己。自重人重,自轻人轻,自轻自贱都是自找的。她认为,何怀山在为人方面就不那么自重,而且心胸狭窄,有小家子气。凭她的经验判断,班里评三好生,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倾向谁,同学们就会评谁。什么民主评选,不过是一个说辞,那是糊弄人的。如果说学生娃子是民,做主的只能是老师。如果说学生娃子是木偶,班主任老师才是木偶背后的牵线人。何新成之所以没评上三好,并不是因为何新成没达到三好的标准,原因不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学生,在家长,在于她王国慧没有答应何怀山的要求。不难设想,何怀山在一个下雨天登门去找她,是处心积虑的,是鼓足了勇气的,也是满怀希望的。结果,她让何怀山失望了。何怀山一失望,难免生气,赌气。何怀山无法对她撒气,就把气转嫁到她的儿子何新成身上,没让何新成当三好生。说白了,何怀山针对的是她,是借机给她点儿颜色看,拿她一把,目的还是逼她就范。反过来想,那天她要是答应了何怀山的要求,跟何怀山“一块儿解放”,不知道何怀山有多高兴呢,亦不知何怀山在她面前有多乖呢!可以肯定地说,她一点儿心都不用操,何怀山就会乖乖地把三好生评给何新成。不过,那是不可能的。要是别的事情,说不定还可以商量。就是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商量和妥协的余地,她绝不会拿自己像生命一样的名誉和别人做交易。

公爹和婆婆老两口住在村里一个水塘边,只有两间草房。公爹先后帮助五个儿子盖了房子,成了家,他和婆婆却住在这样最小最旧的房子里。公爹历来的观点是为孩子而活,只要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好,就什么都齐了,至于他住得如何,吃得如何,穿得如何,一切都不重要。虽说公爹不识字,但公爹知情识理,说话办事一般不掉底子。公爹摇耧撒种,样样精通,更是一位好庄稼把式。公爹当过生产队长、大队队长,现在又当上了村主任。王国慧来到公爹家,见公爹正坐在屋里的小板凳上,和村里管计划生育的女专干李照平说话。公爹嘴上吸着烟,李照平嘴上也叼着烟。李照平烟瘾不小,把红嘴唇都快吸成了黑嘴唇。王国慧对李照平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李照平的裤腰带缺少把门的,跟村里的多个男人乱搞。她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就不生了,在计划生育方面做得是不错,但在那个事情上,她连一点儿计划都没有,是乱来,胡来,几乎是自由状态。她知道王国慧对她印象不好,甚至是有些看不起她,她反而对王国慧印象很好,每次看见王国慧,都显得格外热情。一看见王国慧走过来,她马上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满脸含笑地叫着国慧,跟王国慧打招呼。在大面上,王国慧不会跟李照平过不去,她把李照平叫成李专干,说李专干忙着呢!

李照平说:成天价瞎忙,也忙不出啥成果。农村的妇女都不自觉,跟她们磨破嘴皮子都没用,该生还是生。在咱们行政村,你在计划生育方面的表现是最自觉的,大家如果都向你学习就好了。

王国慧说:你不用给我戴高帽儿,我正打算再要一个呢!

可以可以,在农村生两个孩子是允许的,一个嫌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公爹插进话来,问国慧有事吗?在农村,当公爹的直接叫儿媳名字的还不多,由于王国慧的一再纠正,公爹才直呼其名。刚嫁过来时,公爹把王国慧叫成老三家。生了孩子之后,公爹把她叫成新成他妈。不管是老三家,还是新成他妈,王国慧都不爱听,不爱答应。她认为,这样的叫法是封建主义的残余还在起作用,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作怪,是无视她的存在,把她当成了她丈夫和她儿子的附庸。一开始,她让公爹直接叫她的名字,并没有引起公爹的重视。当公爹又一次把她叫成“新成他妈”时,王国慧撂下脸子,拒绝答应。她郑重地、一字一句地对公爹说:我说过了,我是有名有姓的人,我姓王,叫王国慧。国是国家的国,慧是智慧的慧。从那以后,公爹才记住了,才像村里别的人那样把老三媳妇王国慧叫成国慧。

王国慧说:有点事儿。说了有点事儿,王国慧却不马上说什么事儿,问:娘呢?

她下地放羊去了。

下地放放羊好,放羊也是放自己,权当活动活动身体,比成天待在家里强。

她生来就是个劳碌命,手里一会儿不抓挠点儿东西,她就不得劲,就着急。

王国慧之所以没有开门见山把事儿说出来,是不想让李照平听见她所说的内容。她想,李照平应该懂事儿,她既然说了“有点儿事”,李照平就应该回避,就应该离开。因为她是公爹的儿媳,她跟公爹说的只能是家务事儿,不是公务事儿。李照平作为一个外人,在人家家里听人家说家务事儿不合适。为了让李照平明白她的意思,她看了李照平一眼,意思是走你的吧!

不料李照平一点事儿都不懂,她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又在小板凳上坐下了。李照平嘴上的一根烟还没吸完,在继续把烟雾往肚子里吸。据王国慧所知,李照平曾经是城里人。有一段时间,李照平的丈夫小赵拉着曲胡到城里卖唱,李照平见小赵拉弦子拉得好,唱得也动人,就有些着迷,小赵拉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等小赵唱了一圈回到家,她仍执迷不醒,竟跟着小赵来到了何赵庄,并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坚决要求嫁给小赵。嫁给小赵后,村里干部听说她念过高中,文化程度不低,就安排她当了专管计划生育的干部。而她丈夫小赵不再拉弦子卖唱,到城里打工卖力气去了。人们通常认为,城里人见多识广,会比农村人聪明一些。从李照平的实际情况看,她并不聪明。因为她不聪明,就显得没眼色,不懂事儿。看来人聪明不聪明,并不在于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农村有傻瓜,也有聪明人。城里有聪明人,也有傻瓜。农村的聪明人都是千方百计向城里跑,而从城里往农村跑的算是什么人呢,恐怕大家心里都明白。李照平坐下不走,王国慧也不好意思把她赶走,李照平毕竟不像那个把孩子生在尿罐子里的傻女人,她还得给李照平留点面子。王国慧也在一个小板凳上坐下来,对公爹说:学校今年的三好生评出来了,何怀山当班主任的那个班,没把三好生评给你孙子何新成。在一年级、二年级,新成都是三好生,到了三年级,没有新成的份了。

那是怎么回事儿?新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

好吗?

学习成绩很好的没评上,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倒是评上了,谁知道怎么回事儿!

谁家的孩子评上了?

还能评谁,赵长明赵支书家的孙子赵和

平呗!

公爹噢了一下,不说话了。

这时李照平提供了一个信息,这个意外得来的信息一下子引起了王国慧的注意,她庆幸没有把李照平赶走,要是把李照平赶走了,这样重要的信息她就得不到了。李照平说:这个事儿我知道,因为我女儿也在何怀山那个班。我听我女儿说,在评选三好生投票之前,赵和平私下里活动,拉选票,说谁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