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950—1050年
地图11 11世纪的新帝国
954年,血斧埃里克被逐出约克,这似乎标志着维京人对不列颠的威胁宣告终结。阿尔弗雷德大王的后裔已经将英格兰统一在威塞克斯王朝之下,而且英格兰最后一个独立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定居点已经陷落。埃德加(959—975年在位)统治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对教会和币制的一系列改革,和他的祖先们相比,他的统治是如此的平静,他为此获得了“和平者”的绰号。不过在他死后,阴影笼罩在这片土地上,他的两个皇后所生的一对异母兄弟——爱德华和埃塞尔雷德为王位而内斗。爱德华获得了改革派的坎特伯雷大主教邓斯坦的支持,并且最初成功地登基了。不过,三年之后,爱德华在拜访埃塞尔雷德和他的母亲艾尔夫斯莉思居住的科夫堡时,他在不可告人的情况下被谋杀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记述道:“自从英格兰人来到不列颠后没有发生过比这更坏的事。”1
许多人认为艾尔夫斯莉思要为此负责,2认为就是她为了将自己的儿子送上王位,设计谋杀了国王。不过这份洗不掉的嫌疑并没有阻止埃塞尔雷德继承王位。新国王只有11或12岁,弑君的污点预示着他的统治并不会一帆风顺。不过,在他的母亲和顾问大臣温切斯特主教埃塞尔沃尔德和麦西亚郡长艾尔夫希尔的监护下,人们还是期望他的统治如同他的父亲那样长久,国家能够和平与繁荣。
埃塞尔雷德的统治的确很长,不过他的统治却是十足的灾难,他因为没能阻止最终吞噬了英格兰的大灾难,而获得了一个绰号“恩莱德”(Unraed,这并非普遍认为的“无准备”,而是“无计划”)。3埃塞尔雷德在979年5月在泰晤士河畔的金斯敦举行加冕仪式,在这一年里,数十年来维京人第一次前来掠夺,他们洗劫了南安普顿,蹂躏了萨尼特岛,而且北欧人的战团还将切斯特附近毁坏一空。无论这些掠夺者前来是因为认识到新国王尚且年幼而且用了手段才能继位,还是像萨迦中暗示的那样,是由于丹麦国王蓝牙哈拉尔德这样的斯堪的纳维亚统治者的权力越来越强大才被赶至英格兰的,很难确定原因是这两者中的哪一个。
这些在初期前来的是自由掠夺者,尽管他们造成了一些破坏,不过还并不足以威胁到英格兰的稳定。981年,康沃尔遭到攻击;第二年,多塞特的波特兰也遭到攻击。在接下来的10年里,更多掠夺行动不时出现,而且埃塞尔雷德的宫廷和诺曼底公爵理查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前者怀疑后者在他的港口里停泊有维京舰队。4在罗马教皇使者特雷维主教利奥的斡旋下,威塞克斯和诺曼底在991年签订了和平协议,其中包括一个条款:双方都承诺不为对方的(未指明对象)敌人提供庇护。
议和也许带来了些希望,但它并没有带来和平。仅仅在6个月之后,就有一支大概有93艘战船的大型舰队来到英格兰的东海岸,掠夺了肯特的桑德威奇,然后进攻伊普斯威奇,最后在威塞克斯的马尔顿登陆。这次的攻击者不再是小规模的自由海盗,领头的是一个有贵族血统的人,即奥斯陆峡湾附近的维肯的统治者的儿子奥拉夫·特里格瓦松,后来的萨迦宣称他是金发哈拉尔德的玄孙。5
马尔顿当时在埃塞克斯是仅次于科尔切斯特的第二大城镇。6此时,维京人本来可以轻松地沿着还在涨潮的布莱克沃特河顺流而上,不过他们却在下游1英里的诺西岛上扎营。7这个岛和大陆之间的唯一联系是一个罗马时代就存在的潮汐堤道,只有在低潮时这条堤道才露出水面。这让英格兰人不可能对维京人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同样地,这也让维京人在面对攻击时进行突击或者机动的能力受到阻碍。
东盎格利亚的贝莱特诺特(Byrhtnoth)是埃塞尔雷德最有经验的郡长(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格兰最高级的地方官员),他从956年就担任这一职位,他很快就率领当地民兵去对抗北欧人。由于时间紧迫,他仅仅征召了埃塞克斯的民兵,这意味着他手下只有500—600人,而奥拉夫的军队大概是他们人数的5倍。8关于战役的过程,《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记载十分简洁,而且错误地将日期放在993年而非991年,《马尔顿之战》的古英语诗歌则描绘得更为详细。9在诗中,贝莱特诺特让他的人手沿着河流列阵,下令让他们组成盾墙,而他则骑马往来军阵各处,检查队列。
维京人看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军队正在接近,他们派出一位使者向贝莱特诺特要求贡金,来换取他们和平离开。可想而知,郡长对这种敲诈勒索不予理会。他的敌人被封锁在岛屿上,他们到达马尔顿的唯一一条道路是狭窄的堤道,不过他们在堤道上很容易被拦截住。贝莱特诺特则可以以逸待劳,等待更多增援部队到来。他将部队在堤道一头的浅滩上布阵,等待维京人的下一步行动。
奥拉夫对英格兰人射出了箭雨,试图在作战之前削弱敌人的队列。不过此时潮汐正在退去,这让贝莱特诺特认识到维京人有可能会强行通过堤道。在高潮时,水深大概有6英尺,而且因此只有在退潮时才可能从那里通过。贝莱特诺特下令让三个冠军战士将通道(堤道只有6英尺宽,而且两侧依旧被淹没,不能通行)封锁住,沃尔夫斯坦、马库斯、艾尔夫希尔三人“只要他们还能手握武器”便英勇拼杀,10似乎他们已经将维京人的第一波攻击挫败了。
维京人和贝莱特诺特现在进入了新一轮的讨价还价,北欧人要求让他们通过堤道,这样双方才能公平地战斗。据说郡长“出于骄傲”11而同意了,允许维京人来到大陆上。他到底为什么这样做一直饱受争议:从字面上来看,或许他真的以为能以少胜多,击败维京人;或者从意图上来看,他想要将奥拉夫的军队束缚在这里,免得斯堪的纳维亚人坐船离开去攻击没什么防御工事的城镇。
无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贝莱特诺特的冒险举动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维京人成群结队地通过了堤道。《马尔顿之战》对战斗的实际场面的描绘是比较不准确的,诗中将维京人称为狼群——这些“战争野兽”以死者的尸体为食。英格兰人组成了盾墙,不过他们渐渐被压制了。在战斗的最高潮,贝莱特诺特被击中了手臂。他折断了刺穿了他盔甲的长矛,但是由于这个致命伤,他还是倒地死去了。就在这时,奥达之子戈德里克骑上了贝莱特诺特的马,催马逃离了战场。看到指挥官已经放弃了他们,许多英格兰人也紧跟着逃跑了,而那些坚守阵地的人则被逐一杀死。
维京人将贝莱特诺特的尸体斩首,并且将头颅带走了,伊利修道院的修道士们收殓了尸体,将他埋葬在教堂里,在他头的位置用了一个蜡球作为代替。12即使《马尔顿之战》更多是文学上的描绘,而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战斗,13埃塞尔雷德的军队的确遭遇了惨败,而且这一仗的政治影响十分深远。《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记录道,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北欧人获得了一万镑的贡金,那是他们第一次得到数额如此高昂的贡金,“因为他们已经令沿海地区大为震怖”。
可以预见的是,对未来的维京人掠夺行动而言,这将是接下来的20年里的一个标准模式,这些贡金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让他们离去,反倒在诱惑他们前来。992年,英格兰人集合了一支舰队去拦截新一批维京人军队,由于东盎格利亚的郡长艾尔夫里克的公开背叛,他们被击败了。14随后在994年,一个十分危险的重要人物加入维京人对不列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