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 越早理财,越早享受自由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兼可抛。”

人人都爱自由,可是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呢?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

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芒格把财富看作自由的基础。没有财富做保障,自由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你可能会想:“芒格和巴菲特太有钱了,他们所说的自由,是不是得成为大富豪才能拥有呢?”

答案并非如此。

他们所说的自由,不是指“一年挣一个亿”想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的自由,而是指不受金钱限制,不因缺钱而恐惧,可以掌控时间的自由。

我把这种状态叫作“佛系财务自由”,每个人都有潜力达到这种状态,不必成为亿万富翁,只需要被动收入超过日常开支就行。

什么是“被动收入”?就是你不用去工作也能产生的收入,如房子的租金、书籍的版税、投资产生的收益。

有人把它叫作“睡后收入”,也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这些收入也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你的口袋。

当你实现“佛系财务自由”以后,你会发现,金钱不再是你人生的阻碍,可以放胆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个人认为,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业,与欣赏的人在一起。

巴菲特虽然很有钱,但他一直住在奥马哈这座小城,热衷用优惠券买汉堡和可乐。看财报、做投资就是巴菲特极度热爱的事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心里很疑惑:“工作让人疲倦,为什么巴菲特如此快乐?”

后来,我才意识到“工作”与“事业”有很大差别。如果为了买房、买车而去上班以获得报酬,那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苦行。但是,如果你在工作中获得意义,真心认同并喜欢它,工作就变成了让你快乐的事业。

对“非富即贵”的普通人来说,刚毕业时比较穷,选择的工作,往往是能够多赚钱,快速改变财务状况的。这并没有错,生存比发展更重要。

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境况中。我们可以积累财富,通过正确的投资,不断增加“被动收入”,从而在某一天实现“佛系财务自由”。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会心底无忧。

假如你在一线城市工作,到40岁时,积累了500万元可投资资产。这些资产每年按照收益率8%来算,也能产生40万元的“被动收入”。这些“被动收入”,基本可以覆盖家庭的日常开销。恭喜你,实现了“佛系财务自由”。

假如你不在一线城市工作,虽然收入增长更慢,但生活花销更小,实现“佛系财务自由”,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你可能会想:到40岁才实现“佛系财务自由”会不会太晚了呢?

在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7岁,40岁实现自由,你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实现“佛系财务自由”以后,你不能从此就坐吃山空。坦白来讲,那些钱也是不够的。

它带来的真正好处是,你可以将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很多人以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那些悠闲、放松的日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理论。他认为,人生中最愉悦的时刻,通常是在为了某项任务全情投入,完全沉浸在其中,把体能和智力发挥到极致的时刻,这就是“心流”时刻。

对一位游泳运动员来说,也许是刷新自己纪录的时刻;对一位小提琴家来说,也许是把一段高难度乐曲演奏得出神入化的时刻。

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是游泳、登山、滑雪,做手工活或者在做某项工作时,都有可能体验到“心流”时刻。

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只是为了谋生,你在劳作时,就会经常产生不满的情绪。但是,当你摆脱了金钱的束缚时,可以自由选择要做的事,将有助于你获得更多的“心流”时刻。

经年累月的“心流”体验,慢慢累积成一种掌控感,让我们感受到自行决定人生走向的参与感,这是最接近“幸福”的状态。

在本书中,我会先拆解最经典的理财知识,帮你建立理解投资理财的框架,养成储蓄投资的习惯。

接下来,我会详细分析如何买保险,借助一套标准,避开保险中的各种陷阱,为人生做好多重保障。

然后,你可以用生活中的闲钱,投资到基金中,积少成多,与时间做朋友,享受到复利带来的奇迹。

最后,我们一起仔细了解房地产。我们这代人买合适的房子,是最重要的投资决策。我们买对一套房,可以少奋斗10年。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你将学会一套既靠谱又容易上手的“极简理财法”,重新改变对财富的认知,并且越来越接近财务自由的状态,开始追寻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接下来,让我们启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