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口变迁、全球化及地缘政治变化的汇聚效应(3)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西方国家经常批评中国,在其快速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没有真正实现任何形式的政治自由,而这正是中国现代化得以快速推进的奥秘所在。在多数欧洲国家,工会、农民及传统行业组织都极力坚持原有的管制政策,拼命维护已经极不适应全球化要求的现行体制。与此不同,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不会遭到任何形式的公开抵制。未来10~15年,中国模式将会接受真正考验。到目前为止,推动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增强的改革还是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与19世纪前半叶的美国十分相似,由于幅员辽阔,革命性的改革进程在远离沿海的广大中国内陆地区依然有待推进。

未来10年左右,这些改革会离亿万中国家庭将会越来越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必须建立完善西方发达国家花了半个多世纪才完成的精密复杂的社会、金融制度。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私营化的银行、保险及抵押贷款机构。在中国现行金融制度下,几个规模庞大的国有银行吸收亿万居民的小额储蓄,然后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一旦倒闭,数以千万亿计的银行呆账就不得不一笔勾销。就像制造业一样,中国的金融业也得实现现代化。除非爆发经济危机——比如石油价格涨到每桶150美元——否则,外资一定乐见这些大型国有银行破产倒闭。根据当前时间安排,到2010年,中国将会向支撑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西方及亚洲银行巨头开放市场。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通过合资企业悄然启动,中国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本土银行及保险企业与外资银行及保险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金融业放开之后,中国真正面临的将是政治挑战:商业银行再也不愿向依然雇用大量工人的没落国企发放贷款。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情形与此类似。未来10年,中国将要兴建大量的公路、桥梁、光缆、机场、地铁、高速铁路及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超过欧美各国的总和。正如中国领导人满心希望的那样,西方公司一定会争取拿到大多数电信与交通运输领域的项目订单。截至2005年,在电信及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已经有将近600个工程项目吸引外商参与,外资投入达到60亿美元。以快速增长的财税收入为依托,中国也会投入上千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兴建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

中国大兴土木,建设现代化公路、铁路、机场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仅出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考虑,尽管这在发达国家是理所当然的,而在中国,还要考虑全国各地共同发展这个因素。沿海与内地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已经显现无遗,不平衡现象有目共睹。如果这种差距持续扩大,就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而中国迄今未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在中西部地区成百上千的小城镇,兴建现代化基础设施,展望繁荣发展的经济前景,成为中国政府平息当地民怨的主要途径。

未来10年,中国政府还要建立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养老、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险等保障。在急剧的社会变革浪潮中,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那些随波漂流、茫然无助的平民百姓才会拥护、支持国家主导的改革进程。根据以往经验,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会寻求西方咨询服务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帮助,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就有4 500多个社会服务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项目在中国开展,外资投入超过80亿美元。此外,近10年来,中国还邀请了社会保障领域的大批西方官员到中国参观访问、传授经验。

对此,我有切身经历。1991年,我担任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获邀随同克林顿总统经济事务顾问委员会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女士和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先生访问北京。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在灰暗的政府大楼之间来回穿梭,讨论政府向退休及失业人员提供帮助的不同途径。在中国官方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一个接一个的政府官员,向我们提出了许许多多西方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公共财政方面的基本问题。不能工作或不想工作人员的退休金如何管理?经济不景气时,如何保证这些开支?地方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后来,朱镕基总理在中南海金碧辉煌的会客厅接见我们一行,这次访问随之达到高潮。会见时,首席贵宾耶伦博士与朱镕基总理坐在高处,我们依次就座,穿着丝绸制服的年轻姑娘不时添茶倒水,朱总理大谈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艰巨任务。

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中国具有两个不可估量的优势。第一个就是一直在讨论的全球化优势,正在不断推进的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好处。英、德、法、美等国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化挑战时,因为国内没有成例可循,国外也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几乎个个都是束手无措,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可谓生逢其时,因为影响深远的全球商务网络和精致有效的国际关系网络已经建立。今后15年,中国可以选择西方最好的跨国公司,参与国内现代化建设,并能从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本土企业可以为作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而发展壮大,最终发展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

中国还有一个不可估量的优势。与大多数民主国家不同,不仅中国领导人矢志改革,而且改革也是几乎所有成败攸关的全体中国人的共识。这比其他国家经常因为反对党和利益集团横加阻挠而难以推行大的改革要好得多。到目前为止,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风驰电掣般的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艰巨任务,在共产党的强力领导下,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勇往直前。

到2020年,美国依然会是全球唯一军事超级大国,不会出现实力相近的对手。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土崩瓦解,各成员国积极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中国致力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暇他顾;欧洲各国面临经济困难,发展军事会遇到强大阻力;美国则一如既往,继续打算以相当于甚至高于其他国家总和的军费预算,支持武器开发和军力建设,并随时准备以强大武力主导国际政治。综合以上因素可见,到2020年,国际政治格局中,除了美国保持唯一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别无其他可能。不过,全球化进程也会帮助中国取得地缘政治主导地位,原因不仅在于全球化可以带来中国发展现代化军事力量所需要的经济基础,而且在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影响力波及所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当然会对影响本国经济发展的国家给予足够尊重。

未来15年,在地缘政治的游戏场上,中国手上还有一张王牌:无可匹敌的唯一超级大国总是会让其他国家紧张不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世界上一旦出现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的冲突和麻烦,从巴黎到德里,从莫斯科到东京,都会问一问华盛顿作何反应,自己如何应对才能发挥本国影响力。一个国家单枪匹马,很难对美国产生实质影响。但是,由于美中两国对于彼此经济发展影响甚深,欧洲与中国、俄国与中国或日本与中国如果能够统一立场,共同施加压力,至少美国不能不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因此,未来15年地缘政治发展的核心就是美中关系的演变。今后世界上,石油产区动荡不安,核武恐怖阴云不散,资本市场危机四伏,诸如此类全球性问题似乎在所难免。为解决这些问题,欧洲、日本和俄国定会竞相展现自己的影响力,美国依然会扮演监视人的角色,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既会团结合作,也会围堵牵制。某些情况下,美国肯定还会把中国视作威胁力量,在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部署就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