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文的撰写和修改(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文章修改的问题上,我还要作三点说明:

第一,“唯一”二字,据我所知,是杨西光加的。文章题目,经过了几次变动。我最初定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来,我改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以后我又把“一切”二字圈去,仍恢复原先的题目。最后,杨西光加上“唯一”二字,成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看到,文章题目的基本精神没有变化,而从文章的内容看,自始至终坚持检验真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杨西光在题目上点明了这点。

第二,“科学无禁区”这个论断,来自周扬。

第三,在我修改文章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孙长江、吴江等提的意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能够发表,能起重大反响,《光明日报》哲学组、理论部的重要作用不可抹杀。今天看,发表这篇文章,批判“两个凡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但是1977年,多年的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盛行,“两个凡是”统治,许多同志心有余悸,不少人还模模糊糊,这个问题还未考虑。而《光明日报》哲学组的同志已经意识到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尖锐性,敢于支持,抓住不放,力求发表,做了大量工作。这种胆识,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杨西光在发表这篇文章上面,起了巨大作用。理论部把文章的清样送给他审阅,他没有否定,没有简单地同意发表,而是大做文章,决定把它放到第一版作为重要文章发表。为此,他组织了修改,与中央党校联系,向胡耀邦请示,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合作,研究发表文章的计划,亲自推敲修改文章。这一切都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推动拨乱反正。杨西光的政治眼光是很敏锐的,思想理论水平是很高的,以很大的勇气、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担当这项任务。

胡耀邦在这篇文章的发表上,起了关键作用。他十分重视思想战线上拨乱反正的任务。他主持中央党校工作后,成立了理论研究室,创办了《理论动态》,并亲自审阅在该刊发表的文章。他于1978年初首先提出,要使高级干部根据实践研究“文化大革命”,并要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撰写真理标准的文章。他挑选杨西光去《光明日报》工作,端正《光明日报》的方向,他亲自审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准先由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然后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继而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稿。没有胡耀邦的审阅批准,这篇文章可能胎死腹中。

胡福明这篇长文中,涉及问题很多,我仅就四个问题作点辨析。

(一)特约评论员。胡福明在文中说,杨西光曾对他说,“现在我们聘请你做《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胡福明认为,“聘请《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应该是总编辑杨西光职权范围内的事”。杨西光与胡福明究竟是怎样谈的,这是他们二人的事,别人无法知道。但据我的判断,杨西光聘请胡福明做《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在本书前面已经讲了,“特约评论员”这个署名,是胡耀邦想出来的。当时,只有胡耀邦指导的中组部《组工通讯》,和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这两个内部刊物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时用“特约评论员”这个署名。《人民日报》最早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在1978年2月19日,题目是《老干部的光荣责任》。3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将《理论动态》的文章署名“特约评论员”发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认真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到1978年5月,《人民日报》总共才发表了几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当时,以某一个人(包括我们理论动态组的人)的文章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不可能(说白一点,是不敢)转发转载这样一篇纯粹是个人写的文章。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特约评论员”的署名才逐渐推开,不少报刊都发表“特约评论员”署名的文章。直到1985年,《光明日报》才想进一步使用“特约评论员”这个署名。1985年4月30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沈宝祥”。这也是仅有的一次。据说,邵华泽还将此事写进了新闻史。杨西光对胡福明究竟是怎么讲的,我不知道。但杨西光为此事与中央党校多次联系,又写信、又口头谈,他坚持这篇文章要胡耀邦审阅,要先在《理论动态》发表,然后《光明日报》才能作为“特约评论员”署名的文章公开发表。关于这个问题,本书在有关章节作了详细阐述,此处不赘述了。

(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是否写了论实践标准的文章。胡福明的文章说:“可以肯定,当时中央党校还没有写成关于真理标准的文章,如果已写出真理标准的文章,就会立即送胡耀邦审阅,既然是胡耀邦出的题目,耀邦同志当然会立即定稿,并在《理论动态》发表,但是没有?生这事。理论研究室写好了文章既不送耀邦同志审阅,又不发表,而要等一篇事先并不知道的、外来的真理标准的文章,再把两篇文章合起来,然后发表,这种事是没有的。”我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已经讲了,中央党校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胡耀邦提出用实践标准检验总结十年“文革”,由吴江具体负责起草供学员学习讨论的指导文件,经胡耀邦审定后,将这个文件发给八百学员学习讨论,在学员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吴江决定撰写文章,并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题目,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研究组组长孙长江承担撰写任务。孙长江写出了文章的初稿,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孟凡、理论动态组组长王聚武都告诉我,他们看过这个初稿。对于初稿来说,当然可以说“还没有写成”,还要修改加工提高,从最后定稿来说,《光明日报》送来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一文,同样是“还没有写成”的文章。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来说,《光明日报》送来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一文,是一种巧合。以当时理论动态组的情况来说,有胡耀邦的指导,有吴江的具体领导,只要是自己确定要写的文章,包括《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这样的文章,定能写出来,根本不会“等一篇事先并不知道的、外来的”文章。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