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初的争论(3)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这封信的时间是1978年。胡绩伟信中讲的“主要的意思,我没有记错”的话,是符合实际的。这从1978年11月吴冷西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对这个电话的内容所作的四点说明中,可以得到证实。我在后面要作具体的介绍。

吴冷西给胡绩伟的这个电话,应当被看做是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争论的开端。邓小平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政治问题。吴冷西这个电话,就是很好的说明。他是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吴冷西在电话中对胡绩伟说,这是他个人的意见,不要外传。胡绩伟当即作了这样的回答:“你既然在政治上提得这么高,我必须和别人讨论你这些意见究竟对不对。”那么,胡绩伟是跟谁讨论这个问题的呢?不是别人,就是胡耀邦和“理论动态组”的同志。

1978年5月13日下午,胡耀邦把理论动态组同志召集到他在灯市口富强胡同6号的家中。参加的人有:冯文彬、吴江、孟凡、陈维仁、王聚武、吴振坤、阮铭等人和我。胡绩伟和人民日报社的另一位同志也来了。这个会议首先听取胡绩伟介绍吴冷西给他打的电话的内容。胡绩伟讲完以后,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胡耀邦联系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既有些生气又有些激动地说,我怎么会反对他老人家(毛主席)呢!他很有感触地说,把学术争论、理论争论一下上升到政治上,斯大林的时期是这样,我们党十几年来也是这样!大家初步地剖析了吴冷西那个电话中提出的无理指责,认为要进一步加以分析。吴江表示要写文章回答。但这次会上没有作出具体的安排。我想,胡耀邦肯定比我们考虑得更多更深。胡耀邦在讲了一些事情以后就讲《理论动态》的选题。

在这次会上,胡耀邦出了几个选题,第一个也是主要的一个选题是,从真理越辩越明谈起,阐明历史潮流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他认为,我们的民族经历了这么一场大灾难,反面教训如此之深,在今后几十年,再重复这种灾难,倒退,人民通不过,这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他具体地提出,北京的问题不解决?天津的问题不解决?河南的问题也捂不住了。他说,社会往往在倒退以后实现大跃进。他列举世界和中国历史的许多例子,提出必须写一篇文章,说一下这个辩证法,把历史潮流怎么不可阻挡这个问题讲透一点。这实际是从历史发展规律批评“两个凡是”。《理论动态》在第70期(1978年6月30日)发表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说,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灾难激发了人民的觉悟和斗志。这种全民族的觉悟和斗志,必将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带来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的飞跃前进。这个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文章尖锐地指出,有一些人,不属于林彪、“四人帮”的帮派体系,但是受林彪、“四人帮”流毒很深。这些同志思想上、感情上、路线上、作风上对林彪、“四人帮”那一套很舒服,对人民起来揭批林彪、“四人帮”总是不那么舒服。他们的思想脉搏,同亿万人民跳不到一块,人民高兴的,他们不高兴。他们迈的步子,也就是同新的历史条件格格不入,成为前进的阻力。这篇文章还阐明,人民的意志,人民的要求,人民的情绪,人民的呼声,人民的经验,人民的利益,一句话,人心所向,归根到底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的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人民之中。这是一篇从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对“凡是派”的回答。这篇文章作为《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岳平)在1978年6月30日公开发表,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光明日报》于7月2日全文转载,许多报纸也转载了。

胡耀邦对《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这篇文章是很赞赏的。这篇文章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论述问题,没有触及敏感的具体问题,同华国锋思想还能合拍,他也能接受,并且赞赏。1978年7月9日,胡耀邦对理论动态组同志谈话时说,这篇文章我看了五遍,华主席看了两遍。

《实》文公开发表后的最初争论,就是很尖锐的。这有它的必然性,但也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就是使这场大讨论引人注目,很快展开。有的同志幽默地说,如果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这篇文章不会一下引起那么大的注意,很可能大家看一看过去了,这场大讨论也许可能推迟。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这篇文章的同志很有功劳。这话不是一点没有道理。

1994年1月24日初稿

1995年4月8日定稿

1996年8月30日补充

注释:

①见孙长江《真理的求索》(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59页。

②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第324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