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阐述真理标准问题的第三篇主要文章(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这篇文章,是胡耀邦出的题,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哲学家韩树英撰写。这篇文章从真理论的高度阐明,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有绝对真理,又有相对真理,都离不开实践。文章指出:“承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就是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基本原理,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客观实际的需要,向前发展理论。世界在变,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在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在反对社会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斗争中,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事物和问题。革命导师教导我们,不能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结论上,应该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对这些新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回答。承认真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和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致的,凡是实践表明是不再符合实际的原有的个别论点、结论,就不能不加以改变。”这篇文章对坚持“两个凡是”的那些人的一些错误观点,针对他们认为提出实践标准就是“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对真理不存在”的无理指责,从真理论的高度进行了剖析,作了有力的驳斥,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文章中阐述的基本观点。这是一篇理论水平比较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文章。胡耀邦于1978年7月3日审阅修改并写了批语:“我觉得这篇东西写得很不错。”这篇文章7月15日在《理论动态》刊出后,又在7月25日的《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刊登在该报第一版下半部,用的是楷体字,虽然是个人署名,但从报纸的安排来说,同“特约评论员”文章是一样的规格。

《谈谈“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问题》一文,是《人民日报》理论部同志撰写的。1978年7月23日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胡耀邦讲到这篇文章的由来。他说,前天(应为7月21日),《人民日报》理论部四个同志来,讲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我说,要好好搞一篇,谈所谓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当时,坚持“两个凡是”的人指责讲实践标准是抽象肯定毛泽东思想是真理,而通过实践标准具体地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他们通过这样的逻辑给讲实践标准的人扣上“砍旗”的大帽子。这是坚持“两个凡是”的人反对实践标准的一个新论点,也是这场讨论的一个新动向。很明显,他们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混为一谈,用这样的手法来混淆视听。在当时人们还没有完全从个人迷信中解脱出来的情况下,坚持“两个凡是”的人这种逻辑和手法虽然蹩脚,却很有迷惑作用。所以,对这种指责必须写文章加以剖析,进行有力的反驳,以澄清思想混乱,推进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谈谈“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问题》这篇文章的撰写、修改和定稿的过程,大致是这样。

1978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何匡和汪子嵩等四位同志访问胡耀邦,谈了有关情况,胡耀邦请他们撰写这篇文章。

8月17日,《人民日报》理论部将文稿(印小样)送胡耀邦审阅,并写了如下一封信:

胡耀邦同志:

关于“抽象肯定,具体否定”问题,根据你谈的意思,我们起草了一篇文章,送上请你审阅、指导。

人民日报理论部

八月十七日

这封信说明,文章的基本思想是依据胡耀邦讲的意见写的。

8月18日,胡耀邦将文稿批给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写了如下批语:“请研究室仔细看看并提出修改意见。”

8月23日,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曹志将意见报胡耀邦,曹志写了如下一封信:

耀邦同志:

研究室几位同志讨论了这篇文章,总的感觉很好,提出点修改意见,可否转作者修改时参考。

曹志 8月23日

中组部研究室同志的意见一开始是这样写的:“这篇短文,有针对性,有锋芒,有说服力,基本上是一篇好文章。”他们也提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共有5页之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