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善钻营主政山西(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爆发,太原革命人士积极准备响应。

25日,阎锡山参加了山西巡抚陆钟琦、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在太原召集的军政官员会议,决定将分驻各地的巡防队调集太原,镇慑省城,并把有革命倾向的黄国梁所统八十五标调离太原,以防意外。会后,阎锡山立即与黄国梁、温寿泉等召开秘密紧急会议,筹商对策,确定八十五标不离开太原,领到子弹后即发动起义;29日,以该标第二营管带姚以价为司令官,率部起义,攻打抚署。阎锡山认为时机已到,便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统八十六标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另一方面密令余部将守卫抚署,抗拒起义部队的巡防马队营相机击溃。部署完毕后,他即躲藏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下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从中操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胜局已定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

太原起义成功的当天,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等起义头领举行会议,推选山西领导人,组织领导机构。会前,阎锡山即与同盟会员温寿泉、张树帜等在阎之标部密商都督人选。他主张选姚鸿法为大都督,并向众陈说了两条缘由:一是姚鸿法原任四十三混成协协统,是阎的直接长官,办事较为方便;二是如果起义最后结局失败,姚之父亲系清廷陆军部侍郎,事情也好缓和。后因姚本人不同意,又内定选阎锡山为大都督。在公选会议上,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便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把梁善济挤到身后,大声号召说:"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他们立即组织山西军政府,建立统治机构,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和起用黄帝纪元作年号,悬挂"八卦太极图"旗。将部队整编为四个标,设东路军、南路军、北路军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令其一部扼守娘子关、固关等要冲;另一部继续攻取雁门、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同时,一面派员前往北京与清廷通融,以期缓和局势;一面派员到起义成功的武昌等地联络,争取军事援助,以备清廷兴兵###。清政府委派第六镇(相当于师)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镇压革命。但吴禄贞早年就已秘密参加了革命,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商定了组织"燕晋革命联军",由吴禄贞担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公然打起反清旗号,决定会师北京,扫除清室。阎当即派兵两营,归吴指挥,在石家庄截拦清政府的军械,扼制京汉铁路。正在湖北指挥作战的新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对阎、吴之举恨之入骨,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燕晋革命联军"因失去统帅,立即分化,阎锡山令其两个营撤回娘子关。袁世凯回京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带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相继攻破娘子关、井陉等要地,阎则带领部分民军撤离太原。途中,他感到此举失策,为保全其所谓革命荣誉,便通电全国,声称进军北路,攻取大同,于1912年1月,与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会合,攻占包头。

同年2月,清帝下诏退位,南北政府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省。但袁世凯借口山西起义后,当清军进攻山西时,阎锡山弃城出走,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用以打击阎锡山。因此,当阎领部进至忻州时,便严厉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对此莫测所以,极为恐慌。他想,要回太原重新执政,非投靠袁世凯不可。这时,他探知定襄县董崇仁自幼出入宫廷,与内侍人等非常熟悉,并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便邀其随同派员一起,星夜进京谒袁,竭陈拥护之意。同时,派人前往上海,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后经孙中山为山西起义力争,加以董崇仁在京多方疏通,袁世凯才于3月15日任命阎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