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稳投资”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稳投资”在内涵上,不仅是要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有潜力实现中速增长,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增速,既符合规律,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

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积极落实“稳投资”政策,合理有效扩大投资,特别是合理扩大政府投资,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重构民营企业信心,增强市场主体投资热情,深入挖掘投资增长空间,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稳投资”要进一步统一认识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本存量和人均资本存量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乡村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关键核心技术、公共服务等短板领域仍然突出,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不要一提扩大投资,就觉得是要“放水”。对此,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当然,“稳投资”也要创新方式,着力提高投资效率,避免低效投资,过度债务驱动,甚至产生挤出效应。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


推进落实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有关举措,继续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村、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缓解结构性供给不足。加大在建项目的资金保障,鼓励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在建基础设施项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加快推动川藏铁路、沿江高速铁路、北煤南运通道体系、跨区输电通道、西南水电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三)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呈现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和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的代际跃升。这些新技术推动的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超前部署和投资,特别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领域投资空间和潜力巨大,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四)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投资


我国已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大而不强”问题突出,多数企业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要加快制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运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信息交叉和智能协作,着力提高高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投资


我国一些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芯片、航空发动力、机器人核心部件、储能技术、高端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等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提升产业链水平的“瓶颈”。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往往投入大风险高,企业缺乏投资意愿和能力,需要通过国家和企业合力投入,取得重大突破,从而有效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六)避免房地产投资回落幅度过大


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稳定房地产市场、避免房地产投资回落幅度过大有重要意义。面对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形势,要尊重规律,因城施策,从短期的行政性调控为主转向更加重视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调控目标。更加重视因城施策,赋予地方更多调控自主权和灵活性。在坚持既有调控政策取向的前提下,有序退出行政性限价措施。加快建立“人地挂钩”和“房地联动”机制,提高供求矛盾突出的超大、特大和热点城市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和占比。针对土地流拍增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下行态势,以及市场信心脆弱和预期不稳定等问题,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房地产投资过度回落。



(七)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把“稳投资”中与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起来,重点加强义务教育、贫困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妇幼健康体系、基本养老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防灾减灾等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八)充分挖掘重点地区投资增长潜力


从区域看,要重点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等重点城市群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加大水环境、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推进雄安新区、海南自贸区的骨干路网建设。从省级看,对财政现金流、地方专项债额度、项目储备等方面有条件的省份,要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释放投资潜力。



(九)重构市场主体投资信心


“稳投资”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确立“竞争中性”原则,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制度,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强民营企业信心。通过减税降费,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养老保险费率等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出台政府性基金支持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特许经营、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路径和混合所有制、联合投标体等具体方式参与PPP项目。



(十)创新政府投融资模式


创新政府投融资模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稳投资”的重要保障。在严格控制地方隐形担保和隐性债务的条件下,应考虑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融资能力和财政支出责任,根据地方财政支出责任设置与其相一致的地方债务融资渠道和额度。允许地方专项债券在单个项目自求平衡的基础上,在交通运输等领域探索整体平衡的债务偿还模式。重新评估现有的各种财政性奖励和补贴资金的实际效果,将效果不明显的资金适当归并并转为财政性投资。减少对竞争性行业的财政性投资支出,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战略性和民生性行业。研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障投资周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


[1] 王一鸣,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