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完整性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这一减税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到2003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2.4%,经济开始出现持续复苏。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期,美国面临严重的由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全面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同样采取了减税政策,在2008年和2009年先后通过了总额超过5 0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减税政策以及其他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后,美国经济自2010年开始出现持续反弹,对美国走出这次影响严重的金融危机产生了较大作用。近年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相当强度的减税政策也被舆论界普遍肯定,是美国经济目前表现较为强势的重要原因。2017年12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税法改革法案,将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大幅降至20%。2018年美国的经济增速为2.9%。应该说,这与美国实行的大规模减税和缩减联邦支出等措施不无关系。当前为保持经济的复苏势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不同程度进行了减税,试图跟进美国的政策,减税已形成世界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势。

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的减税政策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2018年特朗普开启的美国新一轮减税政策,短期内确实提振了美国经济,使得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加快,股市屡创新高,但是并未解决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由于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是以凯恩斯主义刺激理论为基础的,对经济的拉动主要作用于需求侧,而对改善供给侧所必需投资的刺激相对较弱。减税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主要是短期性的。长期来看,减税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将会逐渐减缓减弱,同时还存在恶化财政赤字的风险。特朗普的减税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美国的经济结构失衡,而且财政压力导致的政府支出减少更将威胁教育、医疗和科研等能缓解美国社会问题的支出,如果处理不当,会是饮鸩止渴。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之一是促进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原因在于:第一,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归根结底消费是通过实现投资需求来拉动增长的。适度稳定的投资增长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增加新的投资。我们当然应该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消费是通过导致投资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不能导致投资的消费只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只有能够导致投资的消费才能真正实现扩大再生产。或者说,只有足够的投资需求才能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第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是,由投资(I)产生的投资收益(R)占产出(Y)的比重(R/Y)的提高,即实现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投资收益占产出的比重(R/Y)等于投资资本收益率(R/I)与投资率(I/Y)的乘积(R/Y=R/I×I/Y),其中,投资率(I/Y)是在宏观层面实现的,而投资资本收益率(R/I)是由企业或生产者在微观层面实现。我国目前的投资资本收益率仅为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亟待提高。对生产者或企业的减税能够明显有助于提高微观层面的投资资本收益率,进而在宏观层面提高投资收益占产出的比重,推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三,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央提出六个“稳”的要求。“稳投资”是关键之一。“稳投资”的重点是激发社会投资、保持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要求我们更加认真地做好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工作。

2018年有三个国民经济统计数字值得关注:第一个数字是GDP增长6.6%,第二个数字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第三个数字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这三个数字告诉我们: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可以判断投资增长相对不足是当前经济下行的一个主要表现。因此,推动投资增长,适度加快投资增速是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方面。以减税降费为主要措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在促进投资方面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第二,在各类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滞后于总投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投资增长减速的主要诱因,同时也表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加强投资以应对下行压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较大空间。因此当前把促进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发力方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减税降费如何能够落实到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是我们今后在宏观调控工作实践中需要深入探索实现途径并积累总结经验。

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实现财政政策的完整性。衡量财政政策是否完整的标准是财政收支是否平衡,以及是如何实现平衡的。减税在初期阶段必然会使财政税收减少,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而负责任的政府不仅要考虑减税的必要性,以及减税的具体方案,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弥补减税对国家财政的影响,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在减税条件下,常规地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加财政赤字,第二种是削减财政支出。一般情况下,增加财政赤字是寅吃卯粮,必须谨慎适度,严格控制。欧盟国家在探索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根据实际经验制定的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的标准是具有一定普遍性意义的。在不严重的特殊情况下,应予遵循。我国长期以来基本遵循了不逾越这一界限的原则,保持了财政状况的稳定。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更重要的实现财政平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减少相应财政支出,减少除了必须不断提高的、直接关系民生的有关支出之外的财政支出,特别是行政费用支出,同时要坚决防止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集团搭便车借机扩大行政费用支出。总体上削减财政支出,并不意味着要像西方国家那样同时削减关系民生的社会(福利)事业的支出,相反还需要大力增加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有研究表明,高收入经济体在工业化高峰期以后,政府服务(包括社保、教育、健康和社会工作等)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会持续快速提升。目前我国政府服务支出在GDP中的占比还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水平。即使在减税条件下,这块政府服务的短板也需要优先填补。

一般意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有三项措施来拉动经济:增加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其中第一项要谨慎适度,第二项是主要措施,第三项目前不宜使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目前企业杠杆率和家庭杠杆率过高的情况下,可考虑提高政府杠杆率,将高企的企业杠杆率和家庭杠杆率转移过来,以减缓金融风险压力。但是现在不宜这样做,原因有三点:第一,目前我国金融风险压力还没有达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需要政府直接出手救助的程度。第二,我国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导向不仅是要减税,而且是要严格控制政府支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幅度增加,是指专项债券增加,而非一般性的政府杠杆率增加。第三,政府以提高自身杠杆率的方式承接企业杠杆率和家庭杠杆率,实际上是改变社会的资产负债结构,必须考虑可能对各方面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总之,主要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来实现减税条件下的财政收支平衡,不仅是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财政政策完整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能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取得一箭双雕的积极效果。

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财政政策的完整性,需要注意四件事:第一,减税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性,才能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