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节:共进会与文学社是同盟会之外的组织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共进会与文学社是同盟会之外的组织

共进会是同盟会的外围团体,1907年在东京成立。它的宗旨和同盟会一样,只是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

共进会的"共"是"共同"的意思,"进"是"有进无退"的意思。他的湖北主盟人是孙武,据说这个名字是由于仰慕孙中山而起的,孙中山原名孙文,他称孙武,以便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他们好像兄弟一样。还有一个叫居正的人,接到黄兴的信请他在湖北响应广州的黄花岗起义,他与孙武密切合作,使共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是在军队中得到发展。

武昌起义的第二个主要团体是文学社,是由青年军人组成的。原来叫"振武学社",但怕名字太刺激,改成了"文学社"。文学社的领导都是投笔从戎的书生。按理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秀才手里有了枪杆子,那就和上街游行撒传单不可同日而语了。

文学社和共进会双方主要领导经过多次密谋,在1911年7月实现联合,双方公推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湖北主盟人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总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由孙武主持制造炸药。

但他们缺少经费,就出了一个奇招。当时清朝腐败,有银子就可捐一个官,刘仲文是第三任共进会会长。他从家里带出5000两银子,准备去京城捐一个官。这笔钱被他同志知道了,想让他拿出来给大家做革命经费,虽然不一定想捐官了,但钱总还是有些舍不得,不肯痛快献出。他的同志就骗他抄写革命宣传品,抄好以后,他们就拿它在手,说要向官厅告密,逼他拿出了银子。他没办法,交出了银子,使经费得到解决。

但这两个组织有个先天的缺陷,就是有兵无将。参加者都是下层士兵,连文学社首任社长蒋翊武也是一个小兵,后来才升任班长。其他名列史册的辛亥革命的功臣,如熊秉坤等也都是小兵。所以造起反来,竟强迫本来不是他们同志的黎元洪出来当领导。

这些人就像大地上不起眼的小草,似乎谁都可以任意践踏,但这些小草一旦燃起,那就势可燎原。他们就像不起眼的一滴水,在烈日下很快就会蒸发,可一旦汇聚起来,就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