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有一首《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先生的诗作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这首诗曾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的缘故吧。
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从此,毛泽东对这句诗的理解,就成了我们对鲁迅先生这首诗的最权威的解释。
中国人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总喜欢引用一些古人的或今人的诗句,这种引用其实是不拘一格的,不必一定是原意,有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赋予原诗一种新的意境,这都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为作者的诗词作注释的时候,就不能背离作者的原意了。所以,我在读鲁迅先生的这首诗的时候,感觉好像不是大家说的那个意思。比如诗中的"千夫",就不一定是指反动派,我感觉好像应该是反对派,也就是那些反对过他的人,因为在鲁迅曾批判过的人中,有些人后来竟是我们文艺界德高望重的领导,有的竟是我们敬重的成就斐然的大师,这些人既不应该是敌人,也不应该是反动派。至于"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鲁迅未必想到一定要做人民的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他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样的话。但从鲁迅这首诗的本身来看,因为环境的不好,他便不想在闹市中抛头露面,只想躲进自己的小楼里,像齐景公那样,和孩子一起快乐玩耍,为孩子做点事情。或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干脆回家抱孩子去"。有点像孔夫子那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意思。但是,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非要想到要对反动派横眉冷对,甘作人民的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是另一回事。
不过,本文并非旨在讨论鲁迅先生的诗,而是想就当父亲的如何心甘情愿地给儿子做"孺子牛"的话题,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孺子牛"这个典故来自《左传》,书中说,春秋时,齐景公有个小儿名叫孺子,父亲非常疼爱他,经常和他一起玩耍。有一次,齐景公趴在地上,口里衔根绳子,让孺子把他当牛骑。一不小心,儿子从"牛"背上掉了下来,那根衔在口里的绳子居然把老爸的牙齿都折断了。后来大臣鲍子听说了,便开玩笑地对齐景公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一国之君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足见他有多爱他的儿子。
但是,如果我们就此得出论断,说齐景公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那就未免过于武断了。齐景公之所为,在帝王当中,其实算不得什么,只是小儿科,哄孩子玩玩。而《战国策》中有一故事,叫《触龙说赵太后》,那里面的那个赵太后,深明大义,对儿子的爱其实要比齐景公高出许多倍来。
那个故事说,战国时,赵太后刚刚接管政权,秦国就趁机打了过来。赵国无奈,只好向齐国求援,齐国说:"出兵可以,但得让你的儿子长安君到我们这来作人质。"赵太后哪里舍得,于是众臣便力劝,太后生气了,对大臣怒道:"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那时候的女皇还是比较仁慈的,不像后来的武则天、西太后,动不动就要人家的脑袋,这赵太后顶多就是想把唾沫吐到你的脸上而已。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