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郑板桥
时间:2022-09-21 05:08:21
郑板桥的一生历经坎坷。他长期生活穷困潦倒,却能够历经三朝,享年73岁,在当时“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实在算得上高寿。
郑板桥名叫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诗、书、画技艺精绝,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竹,是“扬州八怪”中最为著名也最具个性的人物。
郑板桥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曾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知县,因为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而被罢官,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他长期生活穷困潦倒,却能够历经三朝,享年73岁,这在当时“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实在算得上高寿。郑板桥年逾古稀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郑板桥曾题过很多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关于这两幅匾额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他的堂弟给他寄来了一封书信,原来,堂弟和邻居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的归属发生了争执,闹到了兴化县衙门,堂弟希望郑板桥能函告兴化县知县,以便自己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性显而易见。
之后,他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几行款跋,既是郑板桥对两幅字的解释,更是对自己心性修养和处世哲学的概括。
纵观郑板桥的生平,他一生其实并不顺利。他曾经历过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等人生诸多不幸;又由于他为官清廉,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因而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处处碰壁,后因为民请命触犯了权贵而被罢官,回到扬州卖画为生。然而,他从来没有因为命运坎坷、官场失意和生活贫困而耿耿于怀、一蹶不振,而是秉持着“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种包容、大度和释怀的人生态度,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把自己从不必要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他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医学表明,人若是长期处于烦恼忧愁的漩涡中,会频繁激发机体的“应激反应”,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而且会引起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而适当的“糊涂”,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值得注意的是,养生所说的“糊涂”绝非事事糊涂,处处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当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和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大事明白些,小事糊涂点,才是养心养性的妙招。
开心明理,内养外济
郑板桥的旷世奇才被世人称道,这得益于他一生勤奋读书。然而他认为,读书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开心明理,内有养而外有济也”,能“用以养德行,寿考百岁期”。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
有道是落笔养气、读书生神。读书时,身心沉浸于书卷中,摒弃杂念,抱元守一,虽未刻意以治病健身为目的,而潜移默化中已然启迪心智,慰籍心灵,进而能够达到调和阴阳,修身养性、健脑益智、祛病延年的功效。
郑板桥读书,率性自主,不拘成规,舟车中、马背上、被子底下都是他读书的场所,曾经“日与上人作西山游,夜则挑灯煮茗,联吟竹屋,几忘身处尘世,不似人海中也。”郑板桥读书还有着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读书须有取舍,否则便“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他还告诫弟弟要善于读书,要“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机械模仿,人云亦云。
翻开书本,他可以将人世的困苦烦恼暂时抛于脑后,在荡涤心灵中不断开阔胸襟。在他眼里,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也是可读之书,同样能够使他胸怀淡泊、坦荡达观、疏泄解郁、百病难侵。正如现在央视公益广告中所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阅读,与后者有关。”的确,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更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开阔视野和胸襟。
丹青书画,长生妙药
郑板桥有诗书画“三绝”。在诗文方面,他一生爱诗、写诗,“时时作诗,写乐鸣哀”,主张“直摅血性为文章”,常于嬉笑怒骂间浑然成文,真情流露。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期间,著有《潍县竹枝词》40首,生动描绘了潍县风土人情及民生疾苦,毫不掩饰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文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为民请命被罢官后,他也未因此而间断诗作,反而在诗作的陶冶中益寿延年。
在绘画方面,他尤爱画竹画兰,“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曾创作不少精绝的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书画不是为达官贵人而作,而是为黎民百姓而画,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之人也”。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精湛,风格洒脱豪放,浑然天成。他自创的“六分半书”更是惊世骇俗,常给人以乱石铺街、闪电裂空的意象,表现出他率真坦白的灵魂,为历来书法家们称道。关于这种字体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段时间,郑板桥痴迷于临摹诸家法帖,白天练,夜里练,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夜里,他在梦中竟将夫人的背当做纸,用手指在上面东指西横地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然醒悟,悟出“自体”二字,尽毁所有法帖,终于自创一体。
我们知道,书写作画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活动。首先必须全神贯注,摒除杂念,集中发挥大脑的思维创作能力,然后需要端正姿势,运用全身的力量,提肘悬腕,使全身肌肉得到活动锻炼,舒筋活络,大脑和全身的骨骼、肌肉都需要很好地动员起来,相互协调,从而起到了健身的作用。此外,诗书画又是很好的疏泄情绪的方式。这应该也是郑板桥和从古至今的许多诗人、画家和书法家能够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游历山水,结交天下
郑板桥爱好交游,他曾颇为自豪地宣称:“板桥游历山水虽不多,亦不少”,“结交天下通人名士虽不多,亦不少。”他钟爱山水,经常在名山大川间游历。登上黄山时,他曾有“澡泉畅骨脉”、“云海荡诗肺”的感慨。乾隆帝东巡时,郑板桥奉命担任书画史,卧泰山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在万千峰峦、平沙远水和名胜古迹间赋诗作画,实在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更容易启发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他也爱好结交朋友,重视友情,与学者名流、儒释道士和公卿都有不少交往。在他被罢官后的十多年中,他时常与当时的一些好友、名流相互唱和,互赠书画,题诗做跋,乐在其中。曾欣然作《九畹兰花图》,并题长款详述 9 位友人作桌会“各携百钱以为永日欢”的情景。
游历名山大川能开郁畅气,使人忘却忧愁;结交良朋益友能相互倾诉,驱除孤独。这些都能将人从繁杂的俗世中暂时解脱出来,保持心境的清纯宁静,享受心灵舒展的惬意,自然有助于健康长寿。
青菜萝卜,粗茶淡饭
在自己江苏老家的厨房大门上,郑板桥亲手书写了这
提醒您:因为《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郑板桥》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郑板桥》在线阅读地址: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