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万书
返回上一页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

时间:2023-03-27 11:40:41

耿贵情 程 银(通讯作者) 崔桂美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眸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显著标识,法治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最大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具有较高的法治文化、较强的法治意识、深厚的法治思维,法治国家的建设就稳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1]288-289

法治国家建设不仅体现在法制体系建设上,更是基于一种法治思想、法治文化的建设。法治文化深刻反映了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与程度,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场域在高校,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基础性作用。但近些年来,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步伐仍滞后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部分高校法治文化欠缺,奢靡腐败之风、官僚之风弥漫。高校法治文化该如何建设,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建设具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等问题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学界对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的关系研究主要基于高校法治文化的内涵、主要功能、建设的主体内容、存在问题、路径选择,以及道德的内涵、力量系统、道德支撑点、道德与法治的内在关联等方面,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刘立功从依法治校的理念视角论析了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的“引导功能、教育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环境四个要素,四要素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构成高校法治文化的统一体[2]。着重阐明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体功能和关键要素,但就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则探究较少。彭秋归主要从修身成德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复兴的角度着重探析了修身成德的价值,指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修身成德的内核,应着重从“学、思、行”三方面积极践行修身成德,提升自身道德修养[3]。钱颖萍从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的关系上阐述了道德对法治文化建设发挥支撑作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认为“法治文化的生成需要理性与道德的契合,法治治理的局限性需要道德治理的弥补,道德在法治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中发挥着作用”,应着重“通过提升法律适用者的道德素养,提升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认同;通过道德宣传提升民众的守法意识,推动法治文化建设”[4],从而阐明了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重要定位,它们都是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指出道德建设总体要求应“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5]。新时代道德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导和保障,同样,法治文化建设也离不开道德的支撑,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滋养的作用,二者之间是互进互融的过程关系。因此,值此法治与道德建设盛行之时,不断加强对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建设的内涵及作用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建设的内蕴

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建设,看似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两条主线,但本质上二者是相通的统一体,正所谓“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必定要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在道德建设中又必然要深化对法治的认识,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的内核。作为司法灵魂和生命的公平正义,同样是道德所崇尚和追求的美德。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建设虽有着紧密的耦合关系,但在内涵界定上却也是泾渭分明。

(一)高校法治文化的内涵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崇尚法治、以法治为内核而形成的一种现代法律文化。”[6]法治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追逐法治目标、崇尚法治精神的演化进程,是一个由低级逐步走向高级的曲折发展过程。它不仅关涉法律文化、法制文化等内容,还内蕴着与法律制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的法律现象的阐发,是对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的集中射影。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内核,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设体系,集中体现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先进法治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统一体。物质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具体化的法律、法规;精神文化是法治文化的灵魂和价值体系,如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制度文化是以规范、制度等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如司法制度等。三者共同构成了法治文化的基本要义。

在明晰新时代法治文化要义的基础上理解高校法治文化会更加准确。何为高校法治文化?学者们做过诸多界定,戴仁荣认为高校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在外延上的一种表现,具有法治文化的内在品质,是“融注在高校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的总和。其核心是高校法律关系主体的法治文化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7]吴艳则将高校法治文化界定为是“高校主体对于高校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8]。它主要表现为高校管理者、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以及行为模式。张焕焕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了高校法治文化的内涵,指出广义的高校法治文化是高校在治国理念和基本制度模式下根据自身特点确立的保障师生员工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权利等目标的培育模式及文化形态;狭义的高校法治文化是指高校在法治进程中制定的校规、校纪等具体的法治文化形式,是一切对高校法治文化内涵揭示的外化活动[9]。具有其从属性、普适性、渐进性、差异性、主导性和传承性的特点。这些界定看似各有所异,但实质上具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都从内涵上突出了高校法治文化的基本意涵和法治导向,为进一步探究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高校法治文化首先是法治文化的属种,其范围远小于法治文化,主要区别在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体不同,高校法治文化的行为主体、建设主体、表现形式都主要集中在校园,主要集中反映的是高校法治建设的底蕴、导向和氛围。它主要是指高校的管理、教学、活动中融入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要义的文化意识与行为方式,以培养师生员工法治价值观、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为导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法律原则、法治精神和内在品质的法治氛围,是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道德建设的意蕴

道德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

提醒您:因为《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在线阅读地址: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

123
经典故事
“元宇宙”的术语定义及相关问题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发展探究..
睡莲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微观妙论
旅居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烟火重燃 生活回暖
浅谈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
工程建设期表土剥离技术研究
家用小型电炉炉丝断面形貌分析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