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哲学意蕴
时间:2023-04-12 04:18:16
张勇 王斐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报告起草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明了思考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方法:“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确保得出的结论、作出的部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因此,我们在学习二十大报告过程中,不仅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大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和部署的大政方针,更要深刻领悟和体会报告中蕴含的哲学原理和融通的哲学思维,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科学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作出前瞻性战略擘画,充分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规定了人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因此,社会发展会呈现一种社会历史趋向,即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个新征程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社会前进规律的,这已经被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所充分检验。
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否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并作出选择。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同样需要由实践来检验。这种主体选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执政党的主体选择。由于中国共产党着眼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才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进而才能“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二是表现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的主体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就说明,中国选择的正确发展道路、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不是消极等来的,更不是靠老天爷恩赐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始终走在社会发展规律指引的正确方向上,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奋进精神。
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擘画的蓝图,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冷静分析各种复杂矛盾的基础上作出针对性战略对策,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既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牢牢掌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既分析了世界发展的全局性矛盾,也分析了中国独有的局部性矛盾;既分析了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分析了各领域存在的非主要矛盾,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面对未来挑战做好针对性战略部署必须首先分析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在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从统筹“两个大局”的角度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针对面临的矛盾问题,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同时,面对未来挑战做好针对性战略部署还必须仔细分析各领域存在的特殊矛盾。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就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时,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和“理论探索和创新”这一特殊矛盾,提出“六个必须坚持”的针对性要求;在论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国情”这一特殊矛盾入手,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在论述经济建设时,看到了我国既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要求,等等,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充分体现在报告中,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不断满足人民现实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两种尺度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既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更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了群众观点,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要想达到实践的目的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就必须“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脱离了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就偏离了合理的、正确的轨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谋划未来工作时,处处体现出科学性和规律性。在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报告用“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进行总结,充分体现了过去党的工作中始终体现的真理性。在部署未来发展时,报告更是运用了“科学立法”“
提醒您:因为《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哲学意蕴》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哲学意蕴》在线阅读地址: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