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万书
返回上一页

浅析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

时间:2023-08-16 05:19:35

■王丽萍 郑州市郑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的企业占有重要的国家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因为企业资源、公司经营、市场占有率、研发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国企混改的进行,企业为了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自身经济地位,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国企在不断探索自身经济增长点,大多外拓项目或者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而投资并购不仅能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还能实现社会效益1+1大于2。但是,由于国企在改革过程中,盲目的并购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目前,投资并购失败的案例中,主要是由于未实施充分有效的管理,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多以非控股地位参与股权投资,其企业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管理方式一般是派出董事和监事的形式,进而造成国有权益容易被侵害,管理风险较大,因此需要予以重视。

一、股权投资模式

国有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经济的增长,一般以两种模式参与公司的股权投资:第一种为财务性投资,主要投资于经营效益好的竞争性行业,或者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另外一种则为谋求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与公司主要经营业务相趋同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资金占用量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经营风险高的特点。国企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通常关系社会民生的项目上,会有国有资本的参与。在股权比例设置上,国企主要有三种模式占股:1.占股比例小于20%,通常仅派驻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驻项目,该类投资一般为企业非擅长领域,属于投资效益好或者具有好增长性的项目,相关经营风险偏大。2.占股比例20%~50%,该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般为企业相关经营行业。3.占股比例50%以上的项目,该类投资一般以资产作价入股,国有资产投资者具有控股地位,依托自身经营优势,为企业主要经营发展的业务。面对企业经营需要,选择何种股权投资改革模式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及发展需求。根据不同模式来说,都面临着不近相同的问题。

二、国有股权投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关参股企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文件较少,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模式,参股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对简单,虽然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股权投资后的经营管理中仍存在着部分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企业股权管理地位的缺位。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并购后经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与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不一致

国企投资经营过程中,一般首先借助被投资企业的经营计划书和财务报告、经营发展规划,了解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但由于缺少专业的投资管理部门,在投资时并未完全考虑被投资单位的战略目标。毕竟,从实质上来看,国有企业与民企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观念以及经营定位方面还是不同的,两者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而导致两者之间在投资目标上很难一致。民营企业通常是逐利的,以利益最大化为自身目标,企业经营的风险较大,且易忽视投资协议、公司章程等对其的约束力,而国企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兼顾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理念,在公司经营上重视经营的合规性、合法性、程序性,风险的可控性。由于两者经营理念的不一致,进而导致在投后管理的长期目标上存在分歧。在股权投资管理阶段,被投资单位一般会成为国有集团子公司的一员,若仅仅注重集团目标的下达完成,则会产生股权投资偏离原先经营目标的情况。

2.实际经营管理权利受到限制

在国企股权变革过程中,一般采取保留控制权的方式投资,以防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中,如果股权比例未达到绝对的领先对位,通常会造成实际管理权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因为国企在参股公司经营中即使具有一票否定权,对于其管控仍然十分有限。在实际经营中,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召开频率和力度极有可能无法满足预期要求,股东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受到侵害。有些参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重大事项未按公司章程约定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也未按程序履行相关表决的手续,造成公司制度以及“三会”未发挥实质效应。同时,国有企业不太了解参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于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通常局限于常规项目,最后公司章程缺乏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条款,导致为维护多数利益而损害小股东事项的发生,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3.投后管理风险较大,监管能力有限

在参股企业运行过程中,国企通常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比较缺失,对公司的监管渠道有限,或者参股公司拒绝接受较为深层次的监管。目前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监管,一种是委派董事和监事对其进行监管,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经营管理人员参股日常经营,仅仅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行使权利,经营管理权利受到较大限制,也无其他监督管理手段。另外一种是国企在参股企业委派经营管理人员(如总经理、财务方面人员)和监事,此种管理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参股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中,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管理手段及方法的缺乏,不利于对参股公司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提前预警及处理。

4.信息不对称,获取信息有限

国企与参股公司获取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风险增加。在参股企业的后续跟踪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一般采取获取参股公司财务报表的方式了解其财务情况,但是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参股公司的全部的财务状况,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司的资金情况、负债情况等,也不能获取公司内部运行的详细真实情况,仅仅依靠获取的财务报表及报告不利于对参股公司经营效益进行把控。国有企业的投后管理过程中,所获取信息的有限性不但影响国有企业对参股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还会影响其对于股权投资的判定,进而影响国有企业资金的投资效益。

5.投后管理制度缺失

股权投资的运营过程包含“重”“投”“轻”“管”的过程,忽视了投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投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行。通常,对于委派至参股企业的投后管理人员无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由参股企业发放工资,绩效考核由参股公司评定,原国有企业一般不再对委派至参股企业的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国有企业持有参股企业股权较低,话语权较弱,国有企业对于参股企业通常管理权较弱,并未建立完善的投后管理制度,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没有完善的投后管理制度,可能会造成国企无法及时跟踪了解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无法及时发现目标产生偏差,进而造成反应滞后,无法实现投资目标。通过对有些参股公司的主业经营情况、盈利前景、风险等方面的把控,会发现股权退出是较好的选择。但由于企业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未进行充分考虑股权退出的问题,造成退出渠道有限,国有资本在退出过程中难度较大。

6.资源整合能力低

参股公司由于刚刚成立,对于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明晰,往往管理经验不足。对于参股公司,一般由具有控股地位的企业实现对参股公司的经营管理。国有企业一般作为集团企业,管理经验丰富,但由于其一般不直接参与参股公司的经营管理,导致成熟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及其他市场资源难以整合到参股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参股公司的需求,造成资源

提醒您:因为《浅析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浅析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在线阅读地址:浅析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

12
经典故事
冰面平坦
和佛对话
君子可欺之以方
雾里听箫
古庙机遇
为别人披一床棉被
修剪欲望
已经拥有
划地自限
回家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