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中国被瓜分的危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895—1898年)

历史上的第一次,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这意味着这样的事实,即资本的出口(投资)作为世界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特点,正在取代货物(实物)出口。成熟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大型工业—金融垄断集团,正在把整个世界瓜分为众多它们投资和剥削的殖民地。在其后的数年里,中国将全方位地感受到这种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将迎头面对的前景是日益逼近的被瓜分,以及即将失去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地位。

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极大规模的外国资本对中国的出口,并不是从投资建设工厂开始,而是以银行贷款为主。1895之前,中国对外国银行的欠债数额微不足道。但在后续的五年中,清政府举借了超过5000万英镑的外国贷款,以偿还对日本的赔款。这些借款的一部分来自俄国—法国财团的贷款,另一部分则来自英国—德国财团的贷款。这些贷款的抵押保证是中国的海关收入和内地数省的运输税收。这意味着中国海关税收的一大部分(中国的海关税收在此之前早已在外国人的经营控制之下)根本不用进入清政府的国库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未来的数年之内,这些税收将直接被外国债主扣留(俄国—法国财团的贷款需到1931年还清,英国—德国财团的贷款则需要到1943年还清)。为了弥补偿还贷款的亏空,作为统治者的清政府自然要增加地方税收。于是,偿还贷款的全部沉重负担直接落在民众头上。

列强除了按照合同贷款以使清政府支付对日本赔款之外,还开始强迫清政府向它们贷款修筑中国的铁路。这些贷款将被用于从贷款国购买建筑材料和全部的机车和车皮等,清政府反过来以这些铁路资产和铁路运营收入为抵押(使用英国1898年贷款的收益而在华北建造的铁路,根据合同规定被抵押直到1944年)。囊中羞涩、没有多少资金可以投资的沙皇俄国,其对中国的投资掠夺则又是另外一种方式:作为贿赂,俄国直接给了当时正负责清政府外交事务的李鸿章[1]100万卢布,换取的是清政府把其在满洲地区的铁路租让给俄国。修建这条铁路的资金由沙皇从法国金融家那里借贷。就是说,巴黎提供了俄国现金而圣彼得堡则保证投资的安全——俄国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向中国施压,使租借和建造铁路的交易既有利可图又万无一失。

由于中国显而易见的疲弱,正如它竟然败在蕞尔小国日本之手所暴露的那样,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它们开始在中国的领土上攫取立足点,以便进一步瓜分之。

德国以两名传教士被杀为借口,在1897年取得了租借中国华北最大港口和海军基地青岛(胶州湾)的权力。这一侵略行为是以极其低劣的手段实现的。对此一位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为了表达对中国指挥官的敬意,同时表达他们希冀在胶州湾进行海军演习的愿望,一批德国海军军官登陆了。那名中国将领对这些不速之客不仅毫无戒心,还邀请他们留在岸上共进晚餐……结果,11月14日的早上,德国巡洋舰就把600名水兵送上了岸,他们立刻占据了各处的战略要点,随之而来的是德国海军的主力部队。对于有机会看到全副武装的德国军队,中国将领和他的兵士们表示了感谢。双方的许多士兵们互相致以问候,互相以礼相待。当所有的重要地点都被占据之后……德国人给中国将领送来了一封信,内容是要求中国军队在三个小时之内撤离青岛的所有炮台和要塞,所有的设施、枪支和军火均不得带走一丝一毫。中国军队被彻底震慑而且束手无策,他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就这样,通过背信弃义和无耻的欺骗手段,德国海军上将迪特里克斯(Dietrichs)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青岛和胶州湾。[2]

侵占胶州湾之后,德国进而通过敲诈勒索的手段,逼迫中国在1898年3月份签订了一份条约,通过这份条约,德国取得了“租借”山东半岛99年,即直到1997年的权力!

德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租借山东半岛的条约之后,沙皇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租借海军基地旅顺港和通商港口大连,租期为25年——这两处港口正是在此之前俄国极力阻止日本去吞并的地方。此种关系绝非偶然:为了达此目的,猎物早早就不允许日本染指了。俄国在攫取到自己侵略份额的同时,以支持的立场同意德国租借胶州湾(协议由德皇凯撒·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会议达成)。为此,早在1897年的夏天,德皇凯撒·威廉二世就亲自到圣彼得拜会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本来互相是对手,但在瓜分抢劫中国的问题上,它们却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威廉二世的如意算盘是,设法使尼古拉二世支持自己从中国攫取利益,同时挑唆尼古拉二世也从中国攫取一块地方,而这块地方迟早会成为日本与俄国开战的爆发点。如此一来,将使俄国与英国和法国联手反击德国在欧洲大陆野心的行动更加困难。尼古拉二世,按照财政大臣维特的说法,是一位“对于攫取远东的土地具有超乎理性的欲望”的人,这一次他急不可耐地钻入了德国的圈套。这两位如同帝国秃鹫一样的君王之间的肮脏交易和钩心斗角,都记录在他们所谓的《小威—小尼通信集》(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是表亲,他们因而彼此以小威和小尼作为昵称)中。[3]这些材料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被揭开神秘面纱并公开出版。

紧随俄国“租借”旅顺和大连之后,英国强租了中国的海军重地威海卫,并声称只要俄国占着旅顺,它就不会撤出威海卫。

1898年4月10日,法国攫取了中国华南地区的广州湾(今天已经是中国的最大贸易港口之一)。

1899年,英国再一次继续其瓜分中国边疆的行动,这一次还是在新疆。它故伎重演,利用中国的困难时机先逼迫中国在边界上稍加收缩,即承认其通过不断侵略蚕食中国领土所形成的既成事实。这种早已行之有效的扩张伎俩,早先曾被一位直接参与其中的英国高级官员描述过,说此举是为了理所当然的“防卫”的需要。负责印度政府(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译注)的外交事务的秘书莱尔爵士这样写道:

通常,我们会提出一个划分政治边界的方案,划分这条边界的依据是,我们实际控制的领土将要受到别的国家的威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都会加速我们的扩张,因为我们发现,扩张最后总会推进到我们的敌对国家难以超越的界线。[4]

当然,就中国的情势而言,我们不能讲它的众多的“对手”都是“受害者”。而且,如果我们把“对手”用其他的词汇替换掉的话,整个图景就清楚了。

为了明目张胆地瓜分中国,每个国家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归英国所有。西藏、东北、蒙古划与了沙俄。中国东南归英法两国,福建省归日本,山东省归德国。

瓜分中国的狂潮,恰好与美国历史的一个新发展阶段同步发生。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国内生产力发展迅速,它很快便超越了其他强国。它的大托拉斯和各种公司企业开始进入世界市场,参与重新瓜分世界的竞争。1898年,打着“解放”古巴的旗号,它实际上很快就将古巴作为了自己的半殖民地。它还向西班牙开战并取胜,结果夺取了太平洋上的菲律宾和关岛。与此同时,美国传教士和种植园主还开发了夏威夷群岛,并最终将其吞并到美国。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