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理查德·麦加拉·赫尔姆斯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赫尔姆斯注意到,开放的讲台下面,希特勒的双手不停地倒腾着手帕。他的脸色变得非常苍白,身体稍向前探,语速开始放缓。接着,他的声音变得轻柔,不久又雷霆万钧地宣称:“从今天起,在非军事区,德国政府已经重新建立起绝对无限制的帝国主权……就在此时此刻,德国军队已经穿过了莱茵河大桥并占领了莱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罗加诺公约》规定德国莱茵西部区域为永久性非军事区,希特勒现在的做法显然违反了这些协定。演讲结束,场上的代表们开始欢呼雀跃,连连高呼“胜利!”夏姆尔在笔记本中写道:“他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狂热,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位新神,这位救世主。” 赫尔姆斯呆坐在那里,完全被这个人演讲的力量震撼到了。

赫尔姆斯还被选派去报道其他方面的新闻。比如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冬季和夏季奥运会。希特勒刚开始不太愿意举办他称之为“受犹太人启发的”奥运比赛,而后他却意识到了其宣传价值,可以借机向世人粉饰他的首都。于是,一个巨大的新体育中心落成,菩提树下大街挂满了纳粹旗帜,迎来了约120万外国来宾,并为其中的很多人举办了奢华的派对。纳粹还批准大约7000人的高价应召女郎走上街头,反犹太人的恐怖活动因此而暂停了下来。

美丽而优雅的挪威人索尼娅·海妮在女子花样滑冰中的表现令赫尔姆斯倾倒,而当瑞典大师乌尔里希·萨霍夫即兴教他花样滑冰的时候,他感到激动万分。在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赢得了200米跑步比赛冠军的那天,赫尔姆斯坐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内的记者席上。体育场容纳了12万观众,比赛期间,兴登堡飞艇一直在场上飘浮。他注视着坐在政府包厢里的希特勒,他身体前倾靠在围栏上,每当德国运动员赢得比赛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乎所以,而当非裔美国人在场上取得胜利时,脸色就变得铁青冷漠。赫尔姆斯后来发现并非只有德国人有种族歧视。在采访中,当他问及一位美国教练认为美国队的表现如何时,教练脑海中闪过欧文斯,答道:“我们在‘耍猴’比赛中表现不俗。”

奥运会结束后,厄克斯纳让埃德·比蒂在9月份第二周去报道纽伦堡的纳粹党大会,但比蒂因为家庭问题在最后时刻递交了辞呈。赫尔姆斯取代他前去采访,事实证明他真是红运当头。9月12日,星期六,当他穿过纽伦堡的沃藤伯格酒店大厅时,一个年轻的党卫队军官一本正经地走到他面前,递给了他一个信封。信封中的字条上写着,一辆指挥车将在第二天早上7点去接他,开车将他送到路易波德竞技场出席星期日的集会。集会结束后,会带他到城外山顶上的纽伦堡城堡与元首吃个“清淡的午餐”。赫尔姆斯立即打电话给办事处报告了这一消息。事实上,希特勒很少接待外国记者,在此之前,他一直与海外报纸的记者们保持着“健康”的距离。

次日清晨,按照约定的时间,一辆黑色敞篷奔驰车停在了符腾堡入口。前一年纽伦堡集会时,纳粹党所宣布的种族法的制定者阿尔弗雷德·罗森堡与一名波兰记者坐在后座上。赫尔姆斯进了车里,坐到了党卫队司机的旁边。车到达路易波德竞技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这个竞技场实际上是一大片开阔的草地,有一个巨大的石头讲台,以三面长长的卐字旗为背景,一边是挤得满满的纳粹死党,另一边是成千上万的整齐立正的党卫队准军事部队队列。赫尔姆斯看到元首希特勒像往常一样精神矍铄,对着人群大声说道:“这个时代的奇迹就是你们在千千万万大众中发现了我,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人群中爆发了雷鸣般的 “胜利”的呼喊。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茫茫的人海突然沉寂无声,只听到鸟儿飞过叽叽喳喳的叫声和党卫队乐队低沉的鼓声。伴随着长筒靴后跟在石头上的踩踏声,希特勒慢慢地走下了演讲台的台阶,在下面驻足鞠躬。然后,对着23根黑色桅杆行了两个纳粹军礼,每根桅杆都代表一个在1923年啤酒馆暴动中牺牲的纳粹党突击队员。赫尔姆斯后来写道:“这是一场刻意安排并执行完美的政治盛会。”

随后,赫尔姆斯与其他六名记者,夹在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大使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和其他纳粹高官中间,立于中世纪城堡的防护墙上,伴随着秋日的和煦,他们注视着这个城市的红色屋顶以及远处弗兰哥尼阶平原。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那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赫尔姆斯和其他人转身,看到希特勒踏上了防护墙。记者们围成了一个半圆,由一个党卫队助手一一为独裁者介绍。握手的时候,赫尔姆斯发现元首的手柔软细腻,手指纤细,像是整日舞文弄墨的文人之手,而非工人之手。在明亮的阳光下,他的头发闪着黄褐色的光泽,仔细看来那双人人所称颂的具有催眠作用的蓝眼睛实际上是从眼部凸出的呆滞的青蓝色,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客观地说,在赫尔姆斯看来,近距离所看到的希特勒是那么普普通通。从他略带灰色斑点的棕色胡子到那苍白略带粉色的脸,再到满口的金牙,一切都平平常常。赫尔姆斯发现,这个在那天早晨迷惑了成千上万人的独裁者,面对这个小小的团体时竟然有几分局促不安,说话的时候膝盖朝左右晃来晃去。但赫尔姆斯依然被他那平和的语气所撼动,他对自己所说的话似乎有十足的把握——直截了当、不带情感,所讲的内容是笃定的而非提出意见,他从不在句子的开头用“我相信”或“我认为”。在长达一小时的记者见面会上,希特勒对问题的回答简洁却经过深思熟虑。他对事实的掌控和对自己所统治的人民的坦率的见解给赫尔姆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那些事实都是他的自以为是。希特勒在谈到某一点的时候说:“我对德国官僚的工作作风很了解。如果需要他早上8点来上班,他会在8点准时到。到后,他先将外套、帽子挂起来,然后把手洗干净,再东瞧瞧西看看,真正着手工作的时候已经是8点20分以后了。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下午4点40分,他会把早上所做的事情倒过来做一遍,以便下午5点准时下班。如果人人都像这样工作,德国将永远没有希望。”

一个小时后,希特勒开始对记者感到不耐烦,似乎急着要去吃午饭。餐厅里,元首的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一盘牛奶巧克力。就在他们动身去餐厅之前,赫尔姆斯的一个同事问道:“你为什么每年都要举行纳粹党集会?”希特勒的脸上第一次掠过一丝笑容,他回答说:“全德国党政单位一整年都在为我和这个事业辛勤工作,我该怎么办?颁发奖金会让财政部破产。所以我请几位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在这里待上几天,让他们观看这样的节目,并提供大家相互见面的机会。费用由他们自己承担,如果他们负担不起,当地的党组织就会帮助他们。集会结束后,他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准备继续为我工作。”稍微停顿后,他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补充道:“此外,输送数以万计的党卫队士兵和党务工作者到纽伦堡集会,正是德国铁路运输所需要的锻炼,万一战争爆发,他们需要懂得如何运输。”

赫尔姆斯后来写道:“最后那个词——‘战争’悬在空中。”午餐中,两件事让他铭记在心。希特勒后来也许变得很疯狂,但在赫尔姆斯的眼中,那个星期日的下午,希特勒显得淡然理性——“一个头脑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在朝哪里走的人。”但显而易见地,希特勒正在走向战争。

赫尔姆斯在柏林的任务中已经学会了如何抢先得到每日新闻。准确无误、注重细节、简明扼要地报道他的发现——所有这些技能都在日后的情报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纽伦堡集会一个月后,赫尔姆斯写信给他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