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章 伦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1943年11月14日,星期日,晚上8点多,比尔·凯西降落在苏格兰西南海岸刺骨寒冷的普雷斯特维克。他从飞机上搬下了50磅重的行李。出发前,战略情报局的伦敦办公室警告过他,要备足行装,因为大不列颠的配给券不能满足他到达后的疯狂购物。一辆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带他穿过了荒凉的平原到达火车站,他买了一张去伦敦的车票。他感到饥肠辘辘。他乘坐的从华盛顿到英国的航班飞行了24个多小时,中途只在纽芬兰岛站稍作停留,整个旅行中,他只吃了两块午餐肉三明治和一个苹果。在普雷斯特维克,他能找到最好的食物就是一张薄饼和一杯茶。在火车上,他从包里摸出的仅有的营养品就是维生素片和一颗止咳糖。

1943年底,一度席卷战略情报局的华盛顿官僚战日渐平息,凯西确信多诺万的组织会得以幸存。他很高兴能够远涉重洋。如果不算在加拿大和加勒比度过的短暂假期,这应是他第一次出国。此刻到达伦敦的凯西充分地意识到,仅凭他那一知半解的西班牙语和法语,无论是面对英国的老牌间谍,还是在他们引以为荣却满目疮痍的首都生活,自己都是个“新手”。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大英帝国最伟大的城市已经成了最大的袭击目标。纳粹德国空军在1940年到1941年间的闪电战期间,往伦敦投下了近5万吨的炸弹,摧毁了大约30万家庭,伤害了450万人,杀死了2万人,造成了60多万名儿童的最终疏散,得以幸存的成人至今心怀恐惧。伦敦最珍贵的地标建筑遭到袭击,如下议院、大本钟、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塔、杜莎夫人蜡像馆和白金汉宫(攻击当时住在那里的国王和王后,只是为了打击英国的士气)等。紧闭门窗、放下窗帘的舞厅和伦敦西区的酒吧里依然人满为患,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人们看到新闻影片中出现希特勒的时候,仍然嘘声震天。而外面,伦敦成了一个黑暗寂静的城市。这场战争让城市的居民显露了其最好的一面和最差的一面。英国宣传家所大事称颂的英国人的坚定沉着和风趣幽默依旧可见,精神科医生报告称闪电战中炮弹爆炸使人休克或神经衰弱的案例很少。然而,近三分之一的人告诉民意调查者,由于轰炸,夜间少于四小时的睡眠令他们无精打采,几乎每个居民都变得更加暴躁。

凯西住进一家旅馆,由于旅途劳累,他睡了一整天。战略情报局伦敦站已经通知他可以休息24小时。伦敦站还告诉凯西,普雷斯特维克的海关人员问起他在英国什么地方工作的时候,不必实话实说。火车经过城市的时候,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防御圈。他很快发现“所有关于”伦敦的事情都那么“有趣”,他给索菲亚写道。虽然早期密集的轰炸已经过去,但他仍然觉得这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市。许多政府大楼都围上了铁丝网和沙袋,士兵匍匐在防御工事上,手握重机枪。闪电战期间,1000个阻拦气球形成障碍网,迫使纳粹德国空军在高空投弹。公园和开放区布满星罗棋布的探照灯和高射炮,防空炮炮弹的弹片和未爆炸的炮弹从天而降的时候,给伦敦人造成另一个致命的威胁。凯西抵达时,大约有12架德国轰炸机一周数次袭击都市区,造成的损失要小一些,但伤亡仍然很严重。整个伦敦都在传言,这些袭击是一种更具破坏性和报复性空袭的前奏。

没过多久,凯西就跟这里饱经锤炼的居民一样,可以熟练地识别战争中不同的声音——空袭来临时鸟鸣般的防空警报信号,解除警报时刺耳的巨响信号,远处德国飞机引擎轰隆隆的震动,重量不同的炸弹落下发出的哀鸣和嗖嗖声,高炮弹片落回地面细小的叮当声。他习惯了晚上用手电筒在城市街道上绕行。灯火管制虽得到了缓解,但在许多个烟雾笼罩的夜晚,他一不小心还是会撞到电线杆上。当敌人的轰炸机呼啸而过时,凯西也会非常敏捷,就像其他伦敦人一样,沿着门边连跑带跳地快速移动,直到找到防空洞。凯西抵达伦敦的时候,战争初期肮脏的、散发恶臭又疾病丛生的地下设施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增设了公共厕所、洗手池,提供饮料和热食的食堂,甚至还有图书和播放古典唱片的留声机。

1943年冬季伊始,城市变得寒冷刺骨。取暖用的煤供应短缺,伦敦人已经开始为圣诞晚餐寻找食材,不过跟以往节日餐一样,除了羊肉正常供应外,其他的食物配给贫乏得可怜。加上去年夏天的干旱,其他肉类以及土豆和绿色蔬菜供不应求。虽然没有到食不果腹的地步,但大家都不胖,也不开心,也不会用酒或威士忌来伴餐。战略情报局伦敦站给了凯西一个名单,上面列了城中36家像样的餐馆,但那些地方十分拥挤,菜品有限,菜量不足且价格昂贵。他发现红十字会食堂和为美国人设立的伦敦俱乐部提供的食物还稍好些。

1943年底,伦敦许多社区破碎的窗户板已经收拾好,瓦砾也已清除。但首都的部分地区因为损坏严重依然无法居住。凯西觉得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看上去仍然有一种寒酸、破败、压抑的感觉。伦敦人穿得又旧又烂,很少有房子涂刷了新的油漆,甚至许多豪宅都已破旧不堪。这座城市还有数以百万计的老鼠出没,这要“归功”于1940年那个未经深思熟虑的灭猫计划,消灭了40万只猫。

凯西可以看到,人们已经被四年的战争冲突搞得身心疲惫,倦怠的玩世不恭的情绪折磨着他们。虽然英国人对待凯西会流露出愉快的神情,但太多身穿军装来结束这场悲惨战争的美国人却令他们百感交集。大多数人欣喜于美国加入盟军阵营,但美国军官与士兵的大量涌入将拥挤的伦敦人从稀缺的房屋中挤了出去,甚至约会他们的女人,很多人因此十分愤怒。凯西不久就听到当地流行的副歌: 美国人“工资高,性欲猛,人数多”。凯西战友反驳道:英国人“工资低,性欲衰,受艾森豪威尔领导”。

所有认识大卫·柯克帕特里克·埃斯特·布鲁斯的战略情报局官员一致认为:他是他们见过的最英俊潇洒、久经世故、魅力十足、谨言慎行的成功特工,一个即使穿着上校制服也贵族气十足的人。大卫·K. E. 布鲁斯是如此的自控和自信,很少有人知道他内心深处的紧张和不安。布鲁斯与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他做过律师,先是在马里兰州任职,后又进入弗吉尼亚州议会工作。他与匹兹堡亿万富翁安德鲁·梅隆被宠坏了的患臆想病的女儿艾尔萨·梅隆结婚。作为共和党政府的财政部长的梅隆,让女婿做了自己的金融顾问和艺术品买手。

后来,布鲁斯厌倦了投资金融,于1941年10月加入了多诺万的机构,创办了秘密情报处。他来到了伦敦,这个他并不陌生的城市,因为之前他作为一名美国红十字会代表在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1943年2月,因为多诺万对前两任站长都颇有微词,布鲁斯接管了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情报局伦敦站。具有贵族气质的布鲁斯对英国政府和上流社会的“交际”可谓是得心应手。他收藏昂贵的古董,装饰在利兹区3号的公寓,而且这个足智多谋的寻宝者还善于发现隐藏在伦敦的美酒。布鲁斯与他的上司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他和多诺万一样,喜欢周游欧洲前线,对创新的,甚至古怪的想法持开放态度。他暗地里塞钱让爱德华·R. 默罗为战略情报局做宣传工作,这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伦敦记者拒绝了他,却愿意偶尔免费提供帮助。布鲁斯还建议用100万人的伞兵攻击德国,而不是搞什么诺曼底登陆,但美国陆军部对这一想法置之不理。

凯西来到布鲁斯的办公室,手中拿着多诺万的高级顾问奥勒·多林的推荐信,这封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