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3.5.1 开头和结尾应该是“结论”
四部分构成法是一种按照结论→绪论→本论→结论的顺序组织讲话的方法。前文讲过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四部分构成法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就要准备的内容而言,四部分构成法与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是一样的,具体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但考虑到讲话内容较长,铺垫的话说太多容易弱化结论,所以四部分构成法强调开头和结尾都要讲结论,以便对方听得更明白。
提到四部分构成法,大家往往会想到“起承转合”,但由于我们在日常对话、说明、汇报等场合所说的话,很多并不适用于“起承转合”,所以作者对此不作赘述。
上学时,我遇到要写报告、论文等情况,都是照着前辈的范本写,基本上套用绪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形式上,一般呈现为前言→本论→结语,顺序编排总是固定的,我当时认为报告、论文就应该按照这种模式写。
如今回头看才发现,这种模式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我不但写论文时如此,就连日常沟通也是按照这种顺序进行的。
我在学生时代形成的这种思维定式一直延续到工作中,印象中,我的上司曾经说我写的报告很难懂。
3.5.2 内容要点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开头结论+绪论+本论+结尾结论的要点。
开头结论
结论的表现方法会因为场合、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用以下形式展现。
·说明主题,引出绪论。
·提前交代本论中的关键词,激发对方对绪论、本论的兴趣。
绪论
绪论的作用在于引出本论。
·从与当时场景相关的话题或与讲话内容相关的话题讲起。
·从身边的话题性事件或具体事例(自身经历、听来的消息等)讲起。
·预告一级内容,为本论做铺垫。如果是演示文稿,就直接展示目录。
本论
将本论的内容归纳为3~5项,每项内容用1分钟或3分钟加以说明,可以使用前文介绍的方法。
结尾结论
最后进行总结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重申已经讲过的主题(想说的话)。
·汇总本论中的关键词。
·感谢对方的倾听,收尾。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