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3 悲观地准备,乐观地实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5.3.1 准备时要多担心


关于危机管理,有人说过:“悲观地准备,乐观地处理。”我认为,危机管理思维同样适用于沟通的准备工作。要避免在讲话、说明、汇报等场合失败,人们需要在准备阶段抱有危机意识,做万全准备。只有这样,真正登场时才可能顺利完成沟通工作。从这种意义上讲,沟通的准备工作同样应该“悲观地准备,乐观地实行”。

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轻松地准备、高效地准备,认为“到时候总会有办法的”。但是乐观地准备、真正登场后,人们往往在现场遇到突发状况会手忙脚乱,慌作一团。如此一来,虽然前期准备阶段节省时间、效率高,但会上表现不佳,反而给自己留下一堆“作业”,事后往往要投入数倍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弥补,得不偿失,有人因此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在准备阶段要多思考,悲观地开展准备工作,要多对自己说“这样还不够”“再深挖一些”“还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如此不断完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请大家牢记:沟通成功与否,“九成取决于准备工作,一成取决于临场发挥”。



5.3.2 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催生了不起的结果


棒球选手铃木一郎说过:

“准备”就是排除一切可能成为借口的因素,为此把凡是能想到的都做到位。

铃木一郎正是把自己“逼”到了这种程度,做最大的努力进行准备和练习,才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

铃木一郎说:“如果自己表现得不好,事后就会后悔。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会提前消灭所有可能让自己后悔的因素。这样一来,一旦失败,我就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思考自己为什么准备后,“好好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这一心愿。谁都希望在准备阶段投入最小化的努力、收获最大化的成果,但最小化的准备意味着你选择了高风险、低回报。请大家铭记:

·准备工作无法走捷径。

·准备工作需要人付出诚实的辛苦和努力。

·付出辛苦,做万全准备后方能收获满意的结果。



5.3.3 客观认识自己的准备能力


“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最危险

一个人若对自己的准备能力认识不足,就会出现在别人看来准备不足但当事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我曾经让学员们事先做好准备,从平均水平来看,学员的实际准备情况如下:

·准备充分的人占总人数的30%。

·做了一定准备的人占总人数的50%。

·基本没准备的人占总人数的20%。

基本没准备的人很清楚自己的情况,这种问题不算严重,真正会出现严重问题的是做了一定准备的人。一般来讲,他们会说“总会有办法的”“我认为准备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我问:“是因为太忙,所以没能充分准备吗?”对方回答:“基本是这种情况。”

非常遗憾,这类学员的这种表现并不仅仅表现在培训课上,他们在处理工作时也是这样的。首先,大家需要认识到“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位”。当然,只有主观上的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家积极实践,在行动中不断探索究竟怎样的准备工作量最适合自己。

超量准备法

想把准备工作做到位,不能靠一点一点地尝试,那样很难弄清楚做多少准备工作最适合自己,我推荐大家直接把准备工作的工作量提升到以往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因为就算再不擅长做准备,做3倍的准备也足够了,3倍的工作量能保证所有人都准备充分。

如果是一点一点地尝试,很难找到“准备充足”的标准线。如果把准备工作做到十分周全,就自然超过了“准备的标准线”,这样,我们才能明白适合自己的标准线在哪里。

然而,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做3倍的准备工作的可行性较低,大家可以逐渐减少准备的工作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标准线。例如,“如果不做到如今工作量的2倍,无法保证准备工作做到100%”“做1.5倍的工作效果刚好”等。按照适合自己的工作量进行准备,成功的概率更大。

如果你因为实在太忙了,根本无法把准备工作做到100%,此时,只要清楚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过关,这样可以省些力气。在探索自身标准线的过程中不能偷懒,只有在自己的准备能力提高后才能寻找省力气的方法。

可以把3倍工作量准备法应用于最重要的事情上,借此积累成功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搞明白自己的准备能力如何,可以说这种准备法是“一石二鸟”。

我的准备能力不强,不比别人加倍努力做准备的话根本不敢上场。有时,我也想把效率提高一些,但是为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自我介绍、推销、授课等内容,我还是选择下苦功夫做足准备。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也要将应准备的内容了然于胸,同时清楚自身的准备能力,然后去实行。



5.3.4 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准备方法


人的性格各异,我们无法断言怎么做是绝对好的或绝对不好的,但人们都需要在弄清自己的倾向后做“万全的准备”。

根据人们在做准备时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4种类型,分别是提前型、拖延型、自我管理型、依赖型。看看下面的介绍,你属于哪一类型?请认清自己的倾向类型,在此基础上做好准备,保证高质量地完成讲话。

提前型

在制订计划时,提前型的人会从期限日向前倒推,留足余地,提前下手,及早推进。如果你的部下是这种类型的人,你可以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处理。

但是如果准备得太早,真正登场时的背景环境、主题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会打乱讲话者原来的计划和节奏,而不得不重新调整,这往往又会花费较长的时间。

建议属于这种类型的人要提前考虑到变动的可能,增强自身的灵活性。

准备不足的话,讲话时会慌张

拖延型

一般来讲,拖延型的人眼看截止日期一天天临近却暗示自己“还有一周时间呢”“还有3天时间呢”,不断拖延。从结果来看,这类人很容易失败,如果是在与别人合作完成某项工作,还有可能拖累其他人。

我有一位前同事D先生,他特别擅长“临时抱佛脚”,总是提前一天才着手做突击工作。我与这位D先生合作时,虽然结果还过得去,但是工作节奏完全不合拍,经常出现忙于应付的情况。对此,D先生居然不以为然,而我吃尽了苦头。如果D先生能一直使用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风格,但大家要知道,这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方法。

拖延型的人应强化“只剩10天了”“先把难处理的部分搞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